特殊家庭幼儿社会融入能力培养的幼儿园教学实践

顾炜炜

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开发区幼儿园 226500

摘要: 摘要:本文聚焦于特殊家庭幼儿社会融入能力的培养,探讨了幼儿园教学实践的相关策略与方法。文章首先明确了教学实践的目标,即提升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增强情感共鸣与理解、促进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创设包容性环境、家园合作等基
  • DOI:

    10.13738/j.cnki.acc.qklw60536

  • 专辑:

    科学Ⅰ辑;信息科技

  • 专题:

    信息、科学;综合科技

  • 分类号:

    G90;N92

摘要:本文聚焦于特殊家庭幼儿社会融入能力的培养,探讨了幼儿园教学实践的相关策略与方法。文章首先明确了教学实践的目标,即提升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增强情感共鸣与理解、促进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创设包容性环境、家园合作等基本原则,并强调了教师培训、资源整合及家长沟通等准备工作的重要性。接着,文章详细阐述了社交技能、情感教育及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策略与方法,包括利用日常活动、角色扮演、集体活动等多种途径。最后,介绍了教学实践的组织与实施过程,强调了教学计划的灵活性、教学活动的丰富性以及教师角色的多元性,为特殊家庭幼儿的社会融入提供了有力支持。

关键词:特殊家庭幼儿;社会融入能力;幼儿园教学实践;培养策略与方法

一、引言

在当今社会,特殊家庭幼儿的社会融入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这些幼儿由于家庭环境的特殊性,往往在社交、情感和环境适应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幼儿园作为幼儿成长的重要阶段,承担着培养幼儿社会融入能力的重要任务。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幼儿园的教学实践,有效提升特殊家庭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情感共鸣与理解,以及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我们将深入分析教学实践的目标、原则、策略与方法,以及具体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为特殊家庭幼儿的社会融入提供有力支持。

二、幼儿园教学实践的目标与原则

1.教学实践的目标设定

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我们针对特殊家庭幼儿设定了明确的目标。一是要提升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通过各种活动引导他们学会与人相处,掌握基本的社交技巧,如分享、轮流、合作等。二是要增强幼儿的情感共鸣与理解,通过情感教育让他们学会感知、表达和调控自己的情绪,培养同理心,学会关心他人。三是要促进幼儿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帮助他们快速融入幼儿园这个新集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节奏和规则,为未来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些目标旨在全面提升特殊家庭幼儿的社会融入能力,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健康成长。

2.教学实践的基本原则

在幼儿园针对特殊家庭幼儿的社会融入能力培养实践中,我们遵循着几项核心原则。一是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深入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和发展需求,为每位幼儿量身定制教育方案,确保他们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下成长。二是创设包容性环境,鼓励参与。我们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包容的幼儿园环境,让每位幼儿都感受到被接纳和尊重。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三是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发展。我们深知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课堂,因此积极与家长沟通合作,共同为幼儿的社会融入能力培养贡献力量。

3.教学实践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特殊家庭幼儿社会融入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前,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教师作为实践的直接执行者,其专业素养和能力至关重要。因此,我们组织了系统的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对特殊家庭幼儿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心理辅导技巧。同时,我们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根据教学实践的需要,我们精心挑选和设计了适合特殊家庭幼儿的教学材料和活动方案,确保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我们还建立了家长沟通与合作机制。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开展家访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为教学实践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幼儿园教学实践的策略与方法

1.社交技能的培养策略

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我们注重通过日常活动来促进幼儿的社交技能发展。教师会细心观察幼儿在自由玩耍、进餐、午睡等日常环节中的交往表现,适时介入引导,鼓励他们学会轮流、等待、分享等基本社交规则。为了更直观地让幼儿体验不同社交场景,我们设计了丰富的角色扮演游戏。孩子们可以在“小超市”、“小医院”等模拟环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学习如何与人沟通、协商和合作。同时,我们积极引导幼儿参与集体活动,如集体舞、团队游戏等,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团队的力量,增强团队意识。通过这些活动,幼儿不仅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还培养了自信心和责任感,为日后的社交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情感教育的实施方法

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情感教育是我们培养幼儿社会融入能力的重要一环。为了深化幼儿对情感的理解和表达,我们定期开展情感教育主题活动,如“感恩周”、“友情日”等,让幼儿在特定的情境中体验、感知和理解各种情感。

故事讲述是我们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手段。我们会选择富有情感色彩的故事,通过生动的讲述,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境,感受角色的喜怒哀乐,从而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在故事讨论环节,我们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让他们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时,我们非常注重鼓励幼儿表达情感,增强情感交流。在日常活动中,教师会主动与幼儿进行情感对话,引导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我们还设置了“心情角”,让幼儿可以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与同伴分享,从而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3.环境适应能力的训练途径

为了提高特殊家庭幼儿的环境适应能力,我们设计了以下训练途径,并通过表格形式详细展示:

表3-3环境适应能力训练途径

训练项目

具体内容

实施方式

预期效果

创设多变的环境

定期更换教室布置,模拟不同生活场景

教师主导,幼儿参与

提高幼儿对新环境的适应性和好奇心

制定并解释规则

明确班级规则,用幼儿易懂的语言解释

集体讲解,个别辅导

增强幼儿规则意识,学会遵守规则

模拟突发情况演练

设计火灾、地震等突发情况的模拟演练

教师指导,幼儿实践

帮助幼儿学会应对突发情况,减少恐慌

日常生活技能训练

如独立穿衣、整理个人物品等

日常活动中融入,家园共育

提高幼儿自理能力,增强自信心

通过这些训练途径,我们旨在为幼儿提供一个多变且有序的环境,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逐步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四、教学实践的组织与实施过程

1.教学计划的制定与调整

针对特殊家庭幼儿的社会融入能力培养,我们精心制定了教学计划。这一计划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基于对幼儿个体发展需求的深入了解与分析,确保教学内容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能针对其特殊家庭背景带来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定期评估教学效果。通过日常观察、幼儿作品分析、家长反馈等多种方式,我们收集了大量关于幼儿学习进展和社交行为变化的信息。这些信息为我们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提供了重要依据,确保教学活动能够始终贴近幼儿的实际需求。同时,我们注重教学计划的灵活性与可行性。在遇到幼儿兴趣转移或新情况出现时,我们能够迅速调整活动安排,保持教学的活力和吸引力。这样的教学计划不仅有助于幼儿社会融入能力的培养,也促进了他们全面、健康的发展。

2.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安排

为了有效地组织与实施特殊家庭幼儿社会融入能力的培养,我们精心设计了教学活动,并通过以下表格进行具体安排:

表4-2 教学活动组织与安排表

项目

具体安排

实施方式

预期效果

时间与空间

每周固定时段,专用活动室

分时段、分区域进行

确保活动有序,空间利用合理

教学内容

社交技能、情感教育、环境适应等

多样化教学方法结合

内容丰富,激发幼儿兴趣

趣味性与互动性

融入游戏、故事、角色扮演等元素

引导幼儿主动参与

增强活动趣味性,提高幼儿参与度

幼儿主体性发挥

鼓励幼儿提出想法,参与决策

小组讨论,幼儿主导活动

培养幼儿主动性,增强自信心

该表格明确了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安排,确保了时间与空间的合理利用,使得活动能够有序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既丰富又具有趣味性,通过融入游戏、故事等元素,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同时,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和发挥主体性,不仅培养了他们的主动性,还增强了自信心,为特殊家庭幼儿的社会融入能力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教师角色的定位与发挥

在特殊家庭幼儿社会融入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幼儿成长的引导者、支持者与合作者。在活动中,教师细心观察每个幼儿的表现,记录下他们的行为特点、兴趣偏好以及社交互动的情况。例如,在一次角色扮演游戏中,教师发现一位平时内向的幼儿在选择角色时显得犹豫不决,便主动上前引导,鼓励他尝试自己感兴趣的角色,并在游戏过程中给予适时的支持和帮助。同时,教师深知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教师会根据幼儿的不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对于社交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会设计更多的小组合作活动,让他们在互动中学会合作与分享;对于情感表达有困难的幼儿,教师则会通过故事讲述、情感对话等方式,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的这些角色定位与发挥,为特殊家庭幼儿的社会融入能力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五、总结

通过幼儿园教学实践的探索与实施,我们深刻体会到教师在特殊家庭幼儿社会融入能力培养中的关键作用。教师作为引导者、支持者与合作者,通过细心观察、记录幼儿的行为,关注并应对幼儿的个体差异,为幼儿提供了适宜的成长环境。教学实践表明,这样的教学模式有效促进了幼儿的社会融入能力发展,使他们在互动中学会了合作、分享与表达。

参考文献

[1]李翠莲.特殊家庭养育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及教育策略[J].山东教育,2020,(33):55-56.

[2]卢丽平.特殊家庭孩子需要更多关爱——幼儿生理与心理发展教育对策[J].教育,2020,(26):95.

[3]游静.特殊家庭对幼儿的影响及指导策略[J].好家长,2019,(96):9.

[4]丁卫勤.特殊家庭幼儿责任感培养的困惑与途径[J].黑河教育,2010,(11):55.

[5]陈珊珊.特殊家庭中幼儿健康人格培养与家庭教育探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1):4-5.

作者简介:

顾炜炜(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开发区幼儿园  226500)

顾炜炜(1991.10)女, 汉族, 江苏如皋人, 本科学历

二级教师,从事幼儿园教学。



更多
引文网络
  • 参考文献
  • 引证文献
  • 共引文献
  • 同被引文献
  • 二级参考文献
  • 二级引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