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卒中单元专科护理人才培养规范化培训应用研究

董娟 秦彦荣

宁夏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753000

摘要: 摘要:目的 围绕新形势下卒中专科护理人才培养方法,探索及完善神经内科护士转换为卒中专科护士的培养措施。方法:将科室护理人员随机分组,每组包含各能级护理人员,对创新模式下卒中护理团队和传统模式护理团队通过不同的学习内容及授课模式,对两组护理人员进行评比
  • DOI:

    10.13738/j.cnki.acc.qklw60536

  • 专辑:

    科学Ⅰ辑;信息科技

  • 专题:

    信息、科学;综合科技

  • 分类号:

    G90;N92

摘要:目的 围绕新形势下卒中专科护理人才培养方法,探索及完善神经内科护士转换为卒中专科护士的培养措施。方法:将科室护理人员随机分组,每组包含各能级护理人员,对创新模式下卒中护理团队和传统模式护理团队通过不同的学习内容及授课模式,对两组护理人员进行评比,评价护理效果。结果:实施创新模式培养方案后,卒中专科护士与传统培养方案培养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理论授课、评判性思维建设、临床判定、临床实践、情景模拟演练等各种方式培训,卒中专科护士在缩短溶栓时间、急性期救治、早期康复管理、缩短平均住院日、院外延续性护理及降低再入院率[1]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形势;卒中单元;专科护理;规范化培训

卒中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也是我国成年人群致残、致死的首因[1],随着卒中中心建设工作不断推进,卒中诊疗技术及微创革新技术带来的新型治疗手段发展迅速,但是专科护理人才的匮乏制约卒中医学的发展[2],国内外卒中指南均推荐卒中中心需包含卒中专科护士,以促进卒中单元模式的发展及医疗质量的提升[3]。本文围绕新形势下卒中专科护理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根据卒中单元专科护理人才培养需求,实施继续教育,改变传统的护士“遵医嘱”执行,制定脑卒中专科护理团队建设方案,确定人员培养方式,选择我院2023年10月至2025年4月期间神经内科护理团队分为两组开展对比实验,从多方面需求完善人才梯队的建设,旨在探讨卒中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建设方案,为提高卒中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24年1-3月,根据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的不同能级进行随机分组,护理人员纳入标准:①在神经内科从事护理工作满一年及以上,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与临床护理经验;②两组人员均包含N0、N1、N2各个能级;③学历为大专及以上学历;④自愿参与本研究且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培训要求并参与考核。最终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共10人,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人,各包含N0、N1、N2护理人员。

1.2方法

1.2.1成立研究小组 小组成员共8名,其中主任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 1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1名。主要负责研究设计、文献查询、培养方案构建、满意度问卷调查编制、数据收集与分析。

1.2.2 培训前初次测试并开展问卷调查  2024年1-3月对两组护理人员进行初次测试,两组平均成绩81.3、73.4;4-5月按照医生组及患者组拟定卒中专科护士专业要求满意度调查表创新组两份、传统组两份,并同期开展调查约200份。

1.2.3培训方法  查看“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2021版)、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T/CNAS13-2020)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等规范标准,按照内容要求,围绕卒中单元专科护理人才综合能力培养和专业技能培养制定卒中专科护理人才培训方案1份,设立A组为创新模式下卒中护理团队,培训内容包括国内卒中前沿知识和院内医疗、康复、检验、放射等专科相关知识,设立B组为传统模式护理团队,学习内容为层级护士培训相关内容,包括基础护理知识与专科护理知识、技能操作等。

2.结果

2.1 2025年1-3月对两组护理人员进行再次测试,两组平均成绩95.4、80.3;同期再次开展调查约200份,医生对护士的专业满意度调查结果,数据汇总如表1。

2.1.1具体分析,A组在培训后,非常满意比例从0%大幅提升到83%,满意比例从10%提升到16.5%,基本满意比例从73.5%下降到0.5%,不满意比例从16.5%下降到0%。这表明创新模式在提升医生对护士专业能力的满意度方面效果显著。B组在培训后,非常满意比例从0%提升到22.5%,满意比例从19.5%提升到57%,基本满意比例从69%下降到20.5%,不满意比例从11.5%下降到0%。虽然B组也有提升,但提升幅度远不及A组。

2.1.2在各项目满意度对比中,A组的满意度均高于B组,尤其是在溶栓药物配置、溶栓给药剂量精确性、血糖监测与处理、溶栓并发症与应急预案、营养评估与管理等方面,A组的满意度提升尤为显著。B组在培训后虽然有所改进,但在多个项目上仍然存在较高的基本满意比例,表明传统模式在这些方面仍有改进空间。

2.1.3培训效果对比分析:A组的培训效果显著优于B组,尤其是在提升非常满意比例方面,A组的提升幅度更大。B组的培训效果虽然也有提升,但提升幅度相对较小,尤其是在非常满意比例上,B组的提升非常有限。

2.1.4两组对比值分析:在两组数据对比表中,A组在培训后的非常满意和满意比例普遍高于B组,尤其是在溶栓药物配置、溶栓给药剂量精确性、血糖监测与处理、溶栓并发症与应急预案等方面,A组的提升幅度更大。B组在培训后虽然有所改进,但在多个项目上仍然存在较高的基本满意比例,表明传统模式在这些方面仍有改进空间。

表1  两组培训前后医生对护士的专业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

项目

B组传统模式

A组创新模式

对比数据

非常满意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非常满意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非常满意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护士能否正确监测卒中患者血氧饱和度,并及时给予吸氧治疗?













培训前


30%

65%

5%


35%

50%

15%


5%

-15%

10%

培训后

前后对比值

25%

 

75%



90%

10%



65%

-65%



护士能否正确监测卒中患者血压,并及时给予控压治疗?













培训前


20%

70%

10%


35%

50%

15%


15%

-20%

5%

培训后

前后对比值

20%

80%



85%

15%



65%

-65%



护士能否正确配置溶栓药物?













培训前


35%

50%

15%


5%

75%

20%


-30%

25%

5%

培训后

前后对比值

10%

70%

20%


90%

10%



80%

-60%

-20%


护士溶栓时的给药剂量是否精确?













培训前


30%

50%

20%


20%

55%

25%


-10%

5%

5%

培训后

前后对比值

15%

60%

25%


80%

20%



65%

-40%

-25%


护士了解卒中患者肌力、肌张力吗?













培训前


10%

80%

10%



85%

15%


-10%

5%

5%

培训后

前后对比值

30%

55%

15%


80%

20%



50%

-35%

-15%


护士监测患者血糖后,能否及时正确处理?













培训前


20%

65%

15%


5%

85%

10%


-15%

20%

-5%

培训后

前后对比值

25%

45%

30%


85%

15%



60%

-30%

-30%


护士能否掌握溶栓并发症,并进行应急预案的流程操作?













培训前


15%

75%

10%



85%

15%


-15%

10

5%

培训后

前后对比值

30%

40%

30%


75%

20%

5%


45%

-20%

-25%


护士能否对卒中患者进行正确营养评估与管理?













培训前


15%

75%

10%



90%

10%


-15%

15%

0%

培训后

前后对比值

20%

45%

35%


75%

25%



55%

-20%

-35%


护士能否掌握卒中患者的并发症?













培训前


10%

80%

10%



80%

20%


-10%

0

10%

培训后

前后对比值

15%

55%

30%


80%

20%



65%

-35%

-30%


护士能否正确评估患者肢体功能康复锻炼时机?













培训前


10%

80%

10%



80%

20%


-10%

0

10%

培训后

前后对比值

35%

45%

20


90%

10%



55%

-35%

-20%


 

2.2患者对护士的专业满意度调查结果,数据汇总如表2:

2.2.1总体满意度对比: A组在培训后,非常满意和满意的比例显著提高,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比例大幅下降,表明创新模式在提升患者满意度方面效果显著。B组在培训后,非常满意和满意的比例也有所提高,但提升幅度不如A组明显,基本满意比例仍然较高,表明传统模式的改进效果有限。

2.2.2各项目满意度对比: 在所有项目中,A组的满意度均高于B组,尤其是在技术操作、答复讲解、用药指导、康复锻炼和预防保健讲解等方面,A组的满意度提升尤为显著。B组在培训后虽然有所改进,但在多个项目上仍然存在较高的基本满意比例,表明传统模式在这些方面仍有改进空间。

2.2.3培训效果对比:A组的培训效果显著优于B组,尤其是在提升非常满意和满意比例方面,A组的提升幅度更大。B组的培训效果虽然也有提升,但提升幅度相对较小,尤其是在非常满意比例上,B组的提升非常有限。

2.2.4两组对比值分析:在两组数据对比表中,A组在培训后的非常满意和满意比例普遍高于B组,尤其是在技术操作、答复讲解、用药指导、康复锻炼和预防保健讲解等方面,A组的提升幅度更大。B组在培训后虽然有所改进,但在多个项目上仍然存在较高的基本满意比例,表明传统模式在这些方面仍有改进空间。

表2  两组培训前后患者对护士的专业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

项目

B组传统模式

A组创新模式

两组对比值

非常满意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非常满意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非常满意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入院时,对护士入院服务态度是否满意?













培训前


46.67

53.33



86.67

13.33



40

-40


培训后


83.33

16.67



100




16.67

-16.67


前后对比值


36.66

-36.66



13.33

-13.33






您对护士的安排的病房环境是否满意?













培训前


33.33

66.67



73.33

26.67



40

-40


培训后


73.33

26.67



96.67

3.33



23.34

-23.34


前后对比值


40

-40



23.34

-23.34






治疗过程中,您对护士的技术操作是否满意?













培训前


30

66.67

3.33


10

86.67

3.33


-20

20


培训后

3.33

50

46.67


26.67

70

3.33


23.34

20

43.34


前后对比值

3.33

20

-20

-3.33

26.67

60

-83.34

-3.33





当您有问题时,对护士的答复、讲解是否满意?













培训前


23.33

76.67



16.67

80

3.33


-6.66

3.33

3.33

培训后

6.67

56.67

36.67


36.67

63.33



30

6.66

-36.67


前后对比值

6.67

33.34

-40


36.67

46.66

-80

-3.33





您对护士的用药指导是否满意?













培训前


40

60



23.33

76.67



-16.67

16.67


培训后

6.67

53.33

40


43.33

50

6.67


36.66

-3.33

-33.33


前后对比值

6.67

13.33

-20


43.33

26.67

-70






您对护士的康复锻炼和预防保健讲解是否满意?













培训前


10

76.67

13.33


6.67

93.33



-3.33

16.66

-13.33

培训后

10

56.67

33.33


43.34

53.33

3.33


33.33

-3.34

-30


前后对比值

10

46.67

-43.34

-13.33

43.34

46.66

-90






您对护士巡视病房是否满意?













培训前


43.33

53.33

3.33


56.67

43.33



13.34

-10

-3.33

培训后

6.67

63.33

30


6.67

80

13.33



16.67

-16.67


前后对比值

6.67

20

-23.33

-3.33

6.67

23.33

-30






您对护士的专业指导是否满意?













培训前


6.67

83.33

10


16.67

83.33



10


-10

培训后

3.33

73.33

23.33


40

56.67

3.33


36.67

-16.67

-20


前后对比值

3.33

66.66

-60

-10

40

40

-80






您对护士的辅助治疗是否满意?













培训前


23.33

76.67



16.67

83.33



-6.66

6.66


培训后


80

20


36.67

60

3.33


36.67

-20

-16.67


前后对比值


56.67

-56.67


36.67

43.33

-80






您对护士的出院指导是否满意?













培训前


26.67

73.33



23.33

76.67



-3.34

3.34


培训后


70

30


33.33

60

6.67


33.33

-10

-23.33


前后对比值


43.33

-43.33


33.33

36.67

-70






3.讨论

新形势下卒中单元护理人才培养,在综合能力培养方面,设计包含医生、康复技师、检验师、心理医生、护理专家等多方面能力培养,涉及卒中基础知识培训,国内外前沿知识学习,从患者入院即开展实施准确、全面、动态评估,快速配合医生识别卒中症状,协助完成卒中量表(NIHSS),量化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快速配置溶栓药物并精准使用,依据团体标准监测血压、神经功能变化及并发症发生,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及肌力、瞳孔等的变化报告医生[4],缩短医生评定时间,在表1中能够体现专科护士对医生协助的诊断价值,为患者积极救治提供帮助[5]。

4.小结

美国54所康复机构的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卒中专科护士数量每增加1%,患者住院时间会缩短约6%,护士作为脑卒中患者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数量最大的一个群体,是提高医疗质量的主要驱动者,因此,加大脑卒中专科护士人才培养是目前提升脑卒中患者康复质量的前提和保障。本研究结果显示,神经内科护士转化为卒中专科护士培训需要医、护、技等多方面配合,学习涉猎多学科知识技能。

文章资助项目为:宁夏护理学会《新形势下卒中单元专科护理人才培养规范化培训应用研究》项目。

参考文献:

[1]翁艳秋,陆小英,李冬梅,于龙娟,等.脑卒中急救护士分层培养与使用中华护理教育[J].2021,18,(4):303-306.

[2]李瑞华,刘海妮,杨群草,等.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培养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2019,16(7):551-554.

[3]郝燕萍,脑卒中中心专科护理队伍的现状与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2009,9(3):28-34

[4]唐金荣,曾彦英,万琪,等.美国脑发作联盟对建立高级卒中中心的建议[J].中国卒中杂志,2007,2(11):925-937. 

[5]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神经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指南[J].中国卒中杂志,2015,10(6):499-507. 



更多
引文网络
  • 参考文献
  • 引证文献
  • 共引文献
  • 同被引文献
  • 二级参考文献
  • 二级引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