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理念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实践研究

贾志冬

包头市第三医院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 014010

摘要: 摘要:随着医疗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品管圈(QCC)理念逐渐应用于医院护理管理中,以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围绕品管圈理念在呼吸内科护理实践中的作用展开,以改善患者满意度和护理效果为目标。研究以某三级医院呼吸内科为试点,组建品管圈小组,由医护
  • DOI:

    10.13738/j.cnki.acc.qklw60536

  • 专辑:

    科学Ⅰ辑;信息科技

  • 专题:

    信息、科学;综合科技

  • 分类号:

    G90;N92

摘要:随着医疗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品管圈(QCC)理念逐渐应用于医院护理管理中,以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围绕品管圈理念在呼吸内科护理实践中的作用展开,以改善患者满意度和护理效果为目标。研究以某三级医院呼吸内科为试点,组建品管圈小组,由医护人员共同探讨护理问题并制定改进方案。通过识别关键护理问题、运用品管圈PDCA循环(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对呼吸内科的护理流程进行了优化,包括患者入院教育、呼吸治疗的操作规范及护理满意度评估。  研究结果表明,品管圈理念的介入显著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具体表现在细化了护理流程、降低了护理差错发生率以及提高了患者对呼吸内科护理服务的认可度。此外,护理人员的团队协作及自我管理能力也得到增强。研究证明品管圈理念不仅能改善呼吸内科护理服务水平,还能促进医护团队对质量管理的深刻理解,为进一步的护理质量提升提供方向。该实践研究为其他专科医院推广品管圈理念提供了参考,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品管圈理念; 呼吸内科护理; PDCA循环; 护理质量; 患者满意度;

引言

随着社会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医院护理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品管圈理念作为一种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在国外医疗领域广泛应用,但在我国医疗服务中的实践仍较为新颖。品管圈通过医护团队自我管理和PDCA循环理论,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本研究以某三级医院呼吸内科为例,探讨品管圈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通过成立品管圈小组改善护理流程,并验证其对患者满意度的提升作用。研究成果不仅推动呼吸内科的护理质量提升,也为其他专科医院借鉴品管圈理念提供参考,助力医疗服务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1、品管圈理念与护理质量管理概述

1.1 品管圈理念的内涵及发展历程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简称QCC)理念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质量管理理论,由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首次提出并推广[1]。其核心是将组织中的成员分成团队,通过集体讨论和协作,发现问题并实施解决方案,以不断改进工作质量和效率。随着理念的发展,品管圈逐步融入各类行业的质量管理实践,尤其是在医疗行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护理管理领域,品管圈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通过员工参与和团队协作提升服务质量。品管圈小组成员定期讨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运用PDCA循环实现持续改进。该理念顺应了现代医疗服务对精准化和个性化管理的需求,不仅有效改善医疗流程,还强化了医护团队的协作精神和质量控制意识。

近年来,品管圈理念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逐渐成熟,其发展历程充分反映了从质量管理规范到实践创新的不断演变,对医疗质量提升以及护理模式优化起到了显著推动作用。通过这一理念的实施,护理管理实现了从传统被动应对到主动优化的转变。

1.2 品管圈在医疗护理领域的应用现状

品管圈理念作为一种质量管理工具,在医疗护理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当前,品管圈已被引入至医院护理管理中,用以规范护理流程,提升服务质量。通过品管圈的团队合作模式,医护人员能够共同探讨护理问题,优化现有护理方案,并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在此基础上,应用品管圈的PDCA循环过程进行问题分析与改进,推动护理工作的精细化和系统化[2]。其实践成效不仅体现在患者满意度的提高,还显著改善了医护团队的协作能力和质量管理意识,为医院护理质量的持续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持。研究显示,品管圈理念在医疗护理领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实践价值,且对专科护理的发展尤为重要。

1.3 品管圈理念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重要性

品管圈理念在呼吸内科护理中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优化护理流程、完善操作规范、促进团队协作,显著提升了护理质量,改善患者治疗体验,增强医疗服务管理的科学性与系统性。

2、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关键问题辨识

2.1 呼吸内科护理特性及常见问题概述

呼吸内科护理具有高度的专业性与复杂性,其护理领域涉及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呼吸衰竭等,这些疾病往往伴随急性恶化及长期管理需求。这类患者通常存在呼吸功能受损、气体交换障碍及心理压力等问题,对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提出了较高要求。常见的护理问题包括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不足,导致治疗依从性偏低;呼吸治疗操作不规范,易引发操作失误;病房管理和疾病监测不足,可能延误病情变化的及时处理。呼吸内科患者病程较长,对护理质量要求较高,护理差错如吸痰不当、护理记录不完善等问题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能降低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认同感。本节通过对呼吸内科护理特性的梳理,明确了亟需优化的护理关键环节,为后续的质量改进工作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2.2 品管圈在识别护理问题中的作用与流程

品管圈理念在护理问题的识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核心在于通过团队协作和系统化的工作流程,精准定位影响护理质量的关键问题。品管圈小组由医护人员组成,在实施过程中强调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共同讨论与数据分析发现护理流程中的薄弱环节[3]。在呼吸内科护理中,品管圈通过PDCA循环方法实现问题识别的科学化与高效化。在计划阶段,设定分析目标并收集相关数据;在执行阶段,应用工具如因果图、帕累托图等进行数据处理;在检查阶段,通过分析结果明确关键问题;在行动阶段,优化流程设计并验证改进效果。通过这些明确而严谨的步骤,品管圈显著提升了护理问题的辨识效率,为护理实践的优化提供了可靠依据。

2.3 关键护理问题对患者与护理服务的影响

关键护理问题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对护理服务质量产生重要挑战。在呼吸内科,护理问题可能导致患者呼吸治疗的依从性下降、疾病恢复时间延长及并发症风险增加。入院教育不足会影响患者对治疗过程的理解与配合,操作流程不规范可能增加护理差错发生率,满意度评估缺失则容易忽略患者实际需求。这些问题不仅降低了患者体验,也阻碍了护理团队优化服务质量的能力。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提升整体医疗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3、品管圈理念实施过程与实践细节

3.1 品管圈小组的构建与成员职责分工

品管圈小组的构建是品管圈理念在呼吸内科护理实践中的核心环节,科学的成员配置与职责分工是实施效果的关键保障。在某三级医院呼吸内科试点中,品管圈小组由科室内具有不同资历和专业背景的医护人员组成,包括主管护师、责任护士及呼吸治疗专员等。组长由具备丰富临床经验且具备组织协调能力的护理负责人担任,负责统筹管理小组活动及资源分配。圈员以经验多样性为导向,覆盖新老护人员,以促进多视角分析问题及制定可行性方案的能力。各成员职责明确,部分负责关键问题的识别和数据收集,部分专注于改进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评估。小组定期召开问题讨论会议,确保信息沟通流畅,并通过阶段性总结促进持续优化。职责分配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强调团队协作,形成共识决策的管理模式[4]。通过合理的组建与职责分工,小组的运转效率和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得以全面提升,为后续实施PDCA循环提供了充分保障。

3.2 PDCA循环在呼吸内科护理优化中的应用

在呼吸内科护理优化中,PDCA循环被有效应用于品管圈实践。计划阶段,明确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如患者入院教育不足、呼吸治疗操作不规范等,结合数据及实际情况制订具体改进目标。执行阶段,按照设定方案实施,包括统一培训护理人员、优化护理手册及加强患者健康教育。检查阶段,针对护理流程改进后的效果进行追踪评估,采用问卷调查、记录统计及患者反馈等方法分析改进成效。行动阶段,对发现的新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对成功策略进行推广,并修订完善护理流程,以建立持续改进的良性机制。通过PDCA循环的动态调整,不仅实现了精准问题识别与针对性改善,更推动护理质量在实践中的稳步提升,为呼吸内科护理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与实践指导。

3.3 改进方案执行与动态调整的策略

改进方案通过实时监控和数据收集进行执行,过程中根据患者反馈和临床结果进行动态调整。重点关注患者护理过程中关键指标的变化,以确保护理方案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4、品管圈理念应用效果的呈现与价值

4.1 护理质量提升的关键指标与结果分析

护理质量的提升是品管圈理念实践成效的重要体现。以患者满意度、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规范达标率三个关键指标为重点,对其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数据显示,实施品管圈理念后,呼吸内科护理满意度从82.5%提升至94.3%,反映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认可度显著增强。在护理差错发生率方面,实施前的差错率为3.6%,实施后降至1.1%,表明优化的护理流程与规范管理有效减少了潜在护理风险。护理规范达标率也从原先的86.4%提高至96.9%,展现出团队对标准化操作与流程执行的高度重视。基于PDCA循环的持续改进不仅强化了护理细节的管理,还提升了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与执行力。上述关键指标的显著改善充分证明品管圈理念在提升护理质量方面的高效性与实践价值,为专科护理质量的进一步优化与推广提供了坚实依据。

4.2 患者满意度的变化与提升因素探讨

患者满意度是评估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品管圈理念的指导下,呼吸内科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升。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多方面。通过优化患者入院教育流程,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认知度与参与感增加,有效降低治疗中的焦虑感;改进呼吸治疗操作规范,提升了护理效率和安全性,从而增强患者的信任感;持续应用护理满意度评估机制,及时收集患者需求,针对性地优化服务内容,增强了患者的体验质量。品管圈的团队协作模式和动态改进策略,还使护理工作更具针对性和灵活性,进一步满足了患者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个性化需求[5]。这些因素共同促进患者满意度的显著提升。

4.3 医护团队协作能力和质量管理意识的增强

护理团队在品管圈理念的实施中,通过共同参与计划、执行、检查和行动等环节,协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团队成员在识别问题和制定改进方案的过程中加强了沟通与协调,促进了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在循序渐进的质量管理活动中,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专业素养不断增强,对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种协作氛围不仅优化了呼吸内科护理流程,还推动了团队内部的学习能力与工作效率的提升,为后续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5、品管圈理念在专科护理中的推广与启示

5.1 品管圈理念在其他专科的潜在应用方向

品管圈理念作为一种有效的质量管理工具,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成功应用,为其在其他专科领域的推广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各专科护理在操作流程、患者需求和护理目标方面存在差异,但品管圈理念具有较强的普适性,通过调整可在不同环境和专业背景下实施。在心内科,通过品管圈可改进心电监护操作、药物管理和术后康复流程,促进护理质量提升。在儿科,品管圈能够帮助识别与解决如疫苗接种、发育监测和心理护理等领域的护理问题,进而提高护理服务的精准度与适应性。产科护理可运用品管圈理念优化产程管理、新生儿护理和母乳喂养指导,确保母婴护理的安全和有效。在精神科,品管圈能通过系统性解决患者情感支持、危机干预与药物管理问题,提高精神卫生服务的整体效果。品管圈理念的跨专科应用,意味着需要根据具体科室的特性进行目标设定,和方案制订,保障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无论在哪个专科领域,品管圈的实施不仅能够显著提升护理服务质量,还能鼓励医护人员的主动参与,增强团队协作与沟通,为医院整体护理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通过这些潜在应用方向,品管圈理念有望成为现代医院护理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

5.2 呼吸内科品管圈实践对医疗服务管理的借鉴意义

呼吸内科品管圈实践在医疗服务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此实践通过系统识别和解决护理问题,提升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为其他专科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模式。品管圈理念强调多学科协作和系统思考,有助于建立和强化部门之间的合作,提高整体护理效果。通过PDCA循环的持续应用,形成了动态改进和反馈机制,这不仅提高了护理服务的响应速度,也增进了护理人员的参与感和责任感。品管圈实践推动了护理流程的标准化,使工作流程更透明,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在专科护理中推广品管圈理念,不仅可以提高护理效率和患者满意度,还能够加深医护人员对质量管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医院管理者提供了一条有效的管理路径。这为医院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合理配置资源、优化流程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

结束语

本研究基于品管圈理念探讨其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利用PDCA循环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通过组建品管圈小组,有效改善了操作规范、降低护理差错率,并增强了医护人员的团队协作及自我管理能力。研究发现,品管圈理念在呼吸内科护理服务中具有显著优势,但其效果受团队成员积极性和能力影响,且样本局限于某三级医院呼吸内科,推广性有待验证。此外,品管圈实施的长期影响尚需深入研究,未来可扩展至不同区域、医院层级及专科病种,进一步优化实施策略如跨学科协作、信息化支持及团队激励措施,探索其对多样化医疗环境的适应性,以细化护理质量管理方案,为临床护理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军.探讨品管圈护理对神经内科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名医,2020,0(04):186-186.

[2]赵亚,田娇,李静娜.品管圈在呼吸内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饮食科学:下半月,2020,(09):0257-0257.

[3]李晓梅.品管圈活动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3,(08):0143-0146.

[4]魏莎莎.品管圈在呼吸内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25):78-80.

[5]胡晓玲杨琳.品管圈在呼吸内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2022,(10):0110-0112.



更多
引文网络
  • 参考文献
  • 引证文献
  • 共引文献
  • 同被引文献
  • 二级参考文献
  • 二级引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