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传承

张迪榛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鸡黍镇中心小学 山东济宁金乡272200

摘要: 摘要:中国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外来文化的不断涌入,本土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影响正在逐渐减弱,为捍卫和延续文化遗产,将传统文化教育整合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变得至关重要。本文致力于探索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有效地融入和传授传统文化
  • DOI:

    10.13738/j.cnki.acc.qklw60536

  • 专辑:

    科学Ⅰ辑;信息科技

  • 专题:

    信息、科学;综合科技

  • 分类号:

    G90;N92

摘要:中国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外来文化的不断涌入,本土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影响正在逐渐减弱,为捍卫和延续文化遗产,将传统文化教育整合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变得至关重要。本文致力于探索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有效地融入和传授传统文化,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进而培养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为他们的综合素养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渗透传承

在全球化日益加速的今天,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已成为一种常态。然而,这种趋势也在无形中淡化了青少年对本土传统文化的关注和了解,特别是对于成长中的孩子们来说,往往更容易被外来新鲜事物所吸引,从而忽视了身边深厚的民族文化。语文课程作为连接学生与传统文化的重要桥梁,承载着语言教学的任务,更担负着文化传承的使命。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和传承工作。这既是对我们民族文化底蕴的尊重,也是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拥有深厚文化素养的必然选择,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内容,期望能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让这份宝贵的遗产得以代代相传。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意义

(一)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形成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通过语文教学,让孩子们接触并理解传统文化,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起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敬畏心。这种认同感不仅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还能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培养出一种深厚的民族自豪感。

(二)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文化素养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典故、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等元素。将这些元素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可以极大地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他们的文化内涵,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们能够汲取到更多的人生智慧,提升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审美情趣,促进其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现状

(一)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教学深度不足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把握尚显肤浅,教学往往局限于表面的知识传授,未能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和文化价值,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难以真正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层含义。同时,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和灵活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传统文化教学变得沉闷乏味,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与情感投入。

(二)应试教育导向下的文化素养缺失

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应试技巧的训练和知识点的灌输上,以应试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育,导致学生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和情感体验。长此以往,学生可能会逐渐丧失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进而影响到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全面发展,这种现状不仅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传承路径

(一)研读教材,设定传统文化渗透路线

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教师需要深入研读教材,并积极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意识,小学语文课本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教师应从教材中提炼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设定明确的传统文化渗透路线。

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中的经典篇目进行深入解读,引导学生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教授古诗词时,除了讲解诗词的字面意思,教师还可以结合历史背景、诗人生平和创作情境,深入剖析诗词中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让他们真切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故事、寓言等文学形式,向学生传递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道德理念,这些文学形式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生智慧,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资源。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和人文关怀。

教师还可结合教材中的传统节日、习俗等元素,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春节期间,可以组织学生了解春节的起源、习俗和意义,并让他们亲手制作春联、窗花等传统文化元素,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教授古诗词时,可以播放相关的古典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营造古朴典雅的氛围;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古诗词中的意境和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传统文化。

(二)从国学经典入手让学生受到优良传统的熏陶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人生智慧和文学艺术,将国学经典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还能涵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如《三字经》《弟子规》等,让他们领略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和意蕴美,在诵读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结合经典中的故事和寓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道德理念,通过长期的诵读和熏陶,学生可以逐渐培养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国学经典中的历史故事、人物传记等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这些经典著作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人文精神,是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讲解这些内容,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框架,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还可以结合国学经典中的文学艺术元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例如,教授古诗词时,可以引入相关的国学经典进行拓展阅读,让学生感受不同文学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差异,通过对比阅读和分析讨论,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的文学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为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主题的实践活动,邀请专家学者或文化名人进校园进行讲座或互动交流,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所在;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主题的征文比赛、书法比赛等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三)优化教学模式用文化特色吸引学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更有效地渗透和传承传统文化,教师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文化特色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引进先进的场景仿真技术,教师可以为学生打造一个沉浸式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中深切感受和学习。以经典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精心模拟重阳节的传统场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古代节日的欢乐气氛中。在教室里,可以布置上茱萸、菊花等富有重阳节特色的元素,同时播放悠扬的古风背景音乐,甚至可以让学生试穿古代服饰,营造出一个栩栩如生的古代重阳节庆祝环境。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向学生详细讲解古代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如佩戴茱萸、登高远眺等,同时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对远方亲人和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此外,教师还可将传统节气文化和习俗与诗词解析相结合,例如,在讲解王安石的《元日》一诗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春节的传统习俗,如燃放鞭炮、贴春联、全家团聚享用年夜饭等,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诗词解析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词背后的丰富文化内涵,从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四)利用寓言故事,实现趣味教育

寓言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短小精悍、寓意深刻的特点深受学生喜爱,教师可以通过深入挖掘寓言故事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以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呈现寓言故事,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以“守株待兔”这一经典寓言故事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生动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农夫、兔子等角色,通过模拟故事情节来加深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农夫为什么会选择守株待兔这种愚蠢的行为,以及这种行为背后所反映的深层次文化心理和社会现象,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哲理。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寓言故事中的育人理念进行引导和教育,例如,“守株待兔”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能依赖偶然的成功而放弃持续的努力和奋斗,而应该脚踏实地、勤奋工作。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讨论、辩论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体会这一育人理念,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从而培养学生的勤奋精神和进取心。

为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例如,可以播放与寓言故事相关的动画或视频片段,让学生以更加直观的方式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把握寓言故事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与深层含义。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已成为当代教育不可或缺的责任。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教授知识,更要肩负起引导学生深入领略传统文化魅力的重任,进而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中国文化中蕴含的积极向上、谦虚谨慎等美德,是教育的珍贵资源,将这些内容融入语文教学,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汉语的深厚魅力,从而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晓琴.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与传承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11):61-63.

[2]杨永荣.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路径探索[J].作文成功之路,2024,(16):68-70.

[3]林雪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与策略[J].华夏教师,2023(25):70-72.

作者简介:

张迪榛(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鸡黍镇中心小学 ,山东济宁金乡272200)

张迪榛(1993.10),男, 汉族, 山东金乡人, 本科,二级教师

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教材版本:人教版



更多
引文网络
  • 参考文献
  • 引证文献
  • 共引文献
  • 同被引文献
  • 二级参考文献
  • 二级引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