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I:
10.13738/j.cnki.acc.qklw60536
- 专辑:
科学Ⅰ辑;信息科技
- 专题:
信息、科学;综合科技
- 分类号:
G90;N92
摘要:在职业教育背景下,劳动教育作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聚焦于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探讨如何有效应用并完善以'1345'为核心的劳动教育体系,以期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1345'劳动教育体系,即以一个核心目标,三个层次递进,四个教育维度,五个劳育贯通为支撑,旨在形成系统的、全面的劳动教育模式。
关键词: '1345'劳动教育体系;中职建筑工程施工;应用
一、引言
在当今社会,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国家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尤其在建筑工程施工专业领域,技术与实践的结合显得尤为重要,而劳动教育正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关键途径。然而,近年来,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教育内容与实践脱节、教学方法单一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
《“1345”劳动教育体系在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应用研究》这篇文章,正是在国家对劳动教育高度重视的背景下,针对当前职业教育中的问题,结合中职教育的特性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实践性要求,探索并构建一种创新的劳动教育体系——“1345”体系,以期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工匠精神。
“1345”劳动教育体系,这个概念源自我对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度思考和对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实践教学的长期观察。这里的“1”代表一个核心目标,即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3"代表三个层次递进的劳动教育课程与实践活动,即基础层、提升层和创新层;"4"对应思想引领、技能培养、实践锻炼和职业素养四个教育维度。而"5"则是五劳育贯通的实施策略,即思政劳育、课程劳育、专业劳育、活动劳育和文化劳育。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性的分析和实证研究,展示这一体系在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中的具体应用和潜在效果。
二、‘1345’劳动教育体系解析
"1345"劳动教育体系是一项创新的教育模式,旨在通过科学的架构和策略,提升中职学生在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精神。这个体系的构成及其内在逻辑为实践者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体系中的"1"代表核心目标,即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不仅强调技术精进,更倡导对工作的专注、热爱与执着。通过学习和实践,中职学生应培养出对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专业素养,追求卓越,坚守质量,形成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这种精神是贯穿整个教育过程的核心理念,引导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始终保持对工作的热忱和对技艺的追求。
"3"代表三个层次递进的劳动教育课程与实践活动,分别是基础层、提升层和创新层。这三个层次针对中职生的三个年级进行设计,确保劳动教育与学生的成长阶段相匹配。一年级的基础层侧重于劳动意识与基础技能培养,通过劳动意识启蒙课程、基础劳动技能培训和校园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基本技能。二年级的提升层注重专业技能与劳动精神培育,开设专业技能培训课程,组织劳动精神培育活动和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劳动精神。三年级的创新层着重创新实践与职业素养提升,通过创新劳动实践项目、职业素养培训课程和企业实习与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
"4"对应四个教育维度,即思想引领、技能培养、实践锻炼和职业素养。这四个维度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思想引领维度通过思政课程和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价值观。技能培养维度将劳动教育理念融入专业课程教学,通过实验、实训等实践活动提升劳动技能水平。实践锻炼维度提供丰富的劳动实践机会,如校内外实习、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职业素养维度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包括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5"代表五劳育贯通的实施策略,即思政劳育、课程劳育、专业劳育、活动劳育和文化劳育。思政劳育将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深化学生对劳动价值的理解。课程劳育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元素,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创新能力。专业劳育开展与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紧密相关的劳动教育活动,如工地实习、施工操作等。活动劳育组织多样化的劳动教育活动,如劳动技能竞赛、社区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乐趣。文化劳育则构建浓厚的劳动文化氛围,弘扬劳动精神,增强学生的劳动自豪感和认同感。
通过这个全面而系统的"1345"劳动教育体系,中职学校可以更好地培养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学生,使他们具备扎实的技能基础,良好的职业素养,同时也为社会输送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也为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注入新的活力。在实际教学中,这一体系的实施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持续的实践和优化,才能真正实现劳动教育的目标,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三、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现状分析
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作为培养一线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面临着一系列挑战,这些挑战既源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也来自教育体系内部的不足。要构建和实施有效的“1345”劳动教育体系,就必须充分了解当前的教育现状。
从课程设置上看,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课程往往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尽管学校设置了实习、实训环节,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由于设备不足、场地限制或教师指导力度不够,导致学生实际动手的机会有限。这使得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脱节,影响了技能的掌握和应用。
师资队伍的配备和专业发展面临问题。许多中职学校的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师,虽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在实际建筑施工经验上有所欠缺,这使得他们在教授技能时难以做到知行合一,从而影响教学质量。此外,教师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一,部分教师可能更侧重于理论教学,对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投入不足。
再者,学生参与度与劳动教育的关联程度不高。部分学生对劳动教育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其与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关联性不强,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往往对理论学习和考试成绩更为关注,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工匠精神的培养。
家庭和社会对劳动教育的观念也影响着中职学生。在一些家庭中,家长可能更看重孩子的学术成绩,而忽视了对孩子劳动技能的培养和劳动价值观的教育。社会层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意义上的体力劳动在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导致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评价存在偏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劳动教育的社会基础。
要改善这一现状,中职学校需在课程设计上深度融合理论与实践,引入更多实际操作环节,确保学生有足够机会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同时,师资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学校应吸引更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和工匠进入课堂,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实训等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教学能力。此外,通过家长会、社区活动等方式,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沟通,共同传递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鼓励学生珍视劳动,尊重技能,形成积极的劳动观念。
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现状分析揭示了在实施“1345”劳动教育体系时需要面对的现状和挑战。只有充分理解这些现状,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改革,确保劳动教育体系的实施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工匠精神,为国家的建筑工程行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人才。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讨论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具体实施“1345”劳动教育体系,以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效果。
四、‘1345’劳动教育体系在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应用策略
在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教育改革中,实施“1345”劳动教育体系是一个重要的路径。这一体系将工匠精神的培养作为核心目标,通过三个层次和四个维度的教育,辅以五个劳育贯通实施策略,旨在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了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地应用这一模式,学校、教师、学生和家庭都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
课程整合是关键。学校应将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确保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通过实践操作将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例如,可以设计一些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参与到小型建筑项目的设计、施工和管理中,通过实践来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同时,课程中应包括建筑工地的实地考察,使学生能近距离观察和体验建筑施工的全过程。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基础。学校需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和工匠,他们能以自身在建筑行业的经验,传授实用的技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能在价值观塑造上起到引导作用。此外,定期的教师培训也必不可少,以确保教师队伍与时俱进,掌握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教育理念,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第三个策略是强化实践活动。除了常规的校内实训,学校应积极与当地建筑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训机会,让他们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技能,积累经验。同时,邀请业界专家进行定期讲座,分享行业内的前沿技术和管理理念,提高学生的行业认知。
评价体系的改革是“1345”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评价方法应从单一的笔试转向涵盖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的多元化评价,鼓励学生反思和自我提高。例如,可以设定项目评估,根据学生在实际项目中的表现来评价他们的技术能力、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实践情况也应纳入评价体系,以确保价值观的传递。
家庭和社会的协同是不可或缺的。学校应定期举办家长会,向家长传递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鼓励他们在家庭中为孩子创造劳动的机会,如进行家庭维修、园艺等活动,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独立精神。同时,与社区合作,组织社区服务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
以上策略的实施,旨在构建一个全面、连贯的劳动教育体系,确保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学生在工匠精神的熏陶下,能够掌握扎实的技能,形成积极的劳动态度,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通过系统的应用和持续的改进,‘1345’劳动教育体系有望在中职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建筑工程行业培养出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结束语
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实施'1345'劳动教育体系,不仅能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还能培养他们的劳动精神,为他们未来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然而,体系的建设和实施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以及企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优化。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优化这个体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行业需求和教育环境,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德芳. 劳动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价值与对策研讨[J]. 学周刊, 2022, (30): 10-12.
[2]赵均娜. 中职数学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研究[D]. 曲阜师范大学, 2022.
[3]王莉. 中职学生劳动素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2.
相关文献推荐
- 节点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基金文献
- 关联作者
- 相关视频
- 批量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