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I:
10.13738/j.cnki.acc.qklw60536
- 专辑:
科学Ⅰ辑;信息科技
- 专题:
信息、科学;综合科技
- 分类号:
G90;N92
【摘要】目的 系统性评价消疕汤在用于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消疕汤的安全性。方法 检索中英文医学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SinoMed、Web of science、维普、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自2000年1月至2023年3月公开发表的消疕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相关研究文献。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排标准独立完成、数据提取、质量评鉴及随机对照试验(RCT)偏倚风险,并选择Cochrane中Review Manager 5.3软件工具完成本分析。结果 总共纳入13篇文献,1 128例寻常型银屑病,其中治疗组596例,对照组529例。纳入文献中均为中文文献,其中3篇文献随机序列产生为高风险,5篇文献结果数据完整度为高风险,2篇文献存在其他来源风险(未对西药基础治疗及其他干预策略疗效进行单独分析、基线资料对比有差异)为中等质量研究;其余文献各偏倚项目均为低风险,为高质量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消疕汤治疗组的患者在治疗后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低于对照组(-2.57[-3.23-1.74]),治疗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尤其是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消疕汤治疗组有效率更高(1.57[1.23-1.74])(P<0.05)。研究发现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1.05[0.96,1.22])、皮肤黏膜干燥(0.75[0.64,2.03])、血脂升高(0.71[0.56,1.24]),其中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无差异(0.59[0.25,0.78])(P>0.05)。结论 当前证据表明消疕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PASI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但鉴于部分研究存在异质性特征,仍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研究证据给予充分支持。
【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消疕汤;Meta分析
寻常型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也是全球皮肤病研究的热点课题[1]。该疾病为皮肤科疾病顽固疾病,易复发,西医常规治疗效果欠理想。而中医对迁延不愈、全身性皮肤疾病治疗有着独特优势。近年来中医消疕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研究较多,而研究消疕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对于评估中医方案疗效及安全性。基于此,本研究将运用Meta分析消疕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及安全性,从而找到中医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循证医学证据。
1 资料与方法
1.1检索策略
通过检索中英文医学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SinoMed、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等)自2000年1月至2023年3月相关文献,以英文检索词“Psoriasis vulgaris/psoriasis/persistent psoriasis/lichen planus""Xiaobi Tang“和中文检索词“寻常型银屑病/银屑病/牛皮癣/顽癣/扁平苔癣”“消疕汤”,同时应用主题词和自由词的检索方式,遵循患者/干预/比较/结果(PICO)原则,对国内外公开发表消疕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研究(见后附录一)。
1.2 文献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为:(1)研究类型属于随机对照试验的;(2)研究对象为寻常型银屑病(符合《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完整版)》(皮损表现为针尖至扁豆大的红色炎性丘疹,呈点滴状分布,而后迅速扩大且表面多覆盖银白色的鳞屑等典型代表症状)、《中医皮肤科病征诊断疗效标准·白疕》的诊断标准:血热风燥证:主症表现为皮损为鲜红或暗红色,皮疹、红斑较多,刮去鳞屑后可见发亮薄膜,次症表现为瘙痒、咽干咽痛、心烦口渴,便秘溲黄。舌质红且苔薄黄,或有瘀斑及瘀点、脉象弦滑或数);(3)治疗策略为消疕汤及不含消疕汤治疗组。
排除标准:(1)研究类型为动物、个案的报道、讲座、综述、会议的纪要等;(2)在多个平台发表的重复文献;(3)研究数据无法提取。
1.3 文献质量评鉴、数据提取
为保证研究证据及结果的可靠性,应纳入高质量研究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开展完成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质量评鉴,完成之后交叉检查结果,若存在异议情况需研究者进行协商处理直到统一意见,仍无法统一意见者可征询第三方意见。操作流程包括:(1)提取数据:制定标准数据提取表,内容为题目、第一作者、发表年限、设计类型、作者国家、患者来源、取样时间、银屑病诊断标准、随访时间、暴露因素、阳性暴露病例数、总人数、年龄、性别、统计方法、控制混杂因素、结局指标;(2)文献质量评鉴:工具选择Cochrane评价手册5.1.0完成方法学质量评估。
1.4 RCT偏倚风险评价
由2名研究者同时独立完成RCT偏倚风险评价 (工具为Cochrane手册5.1.0)。其中具体偏倚风险涵盖随机序列的发生、分配序列的隐藏、双盲法(研究者、受试者)、结果数据的完整性、选择性报告及其他偏倚共六个方面,评价等级有高风险、低风险、不清楚三级,并对风险评价结果进行交叉核对,若结果不一致参考1.3方法。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开展Meta分析。计量资料二分类(效应量指标)采用比值比(OR)、95%可信区间(CI)来描述,连续变量资料采用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95%CI来描述,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采用Q检验和I2检验进一步完成统计量异质性检验,当P>0.1,χ2≤50%时,表示并不具有异质性,应选择固定效应的模型合并其结果的分析,反之则应选择随机效应的模型并校正合并效应值分析;选用敏感性分析来检验其结果稳定性。
2 研究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共检索出417篇文献,根据纳排标准并排除文献质量不高文献,最终得到符合标准的13篇文献[2-14],其中,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
图1文献筛选流程
2.2 纳入文献特征与偏倚风险评价结果
13项研究共纳入1128例寻常型银屑病,其中治疗组596例,对照组529例。其中,纳入本研究的基本特征如下表1。纳入文献均为中文文献[2-14],3篇文献随机序列的产生为高风险[7-8,14],5篇文献结果数据的完整度为高风险[5-6,9,11-12],2篇文献存在其他来源风险[11,14](未对西药基础治疗及其他干预策略疗效进行单独分析、基线资料对比有差异)为中等质量研究;其余文献各偏倚项目均为低风险,为高质量研究,结果见表2.
表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研究 | 年份 | 研究对象 | 组别 | 病例 | 男/女 | 年龄(岁) | 随访时间 | 观察指标 |
黄莉宁[2] | 2009 | 血热风燥证/进行性寻常型银屑病 | O1组 C1组 | 30 28 | 16/14 15/13 | 36.45±8.52 36.67±8.36 | 治疗3月 | ①②③④ |
夏瑰林[3] | 2010 | 血热风燥证/进行性寻常型银屑病 | O1组 C2组 | 30 30 | 16/14 17/13 | 37.12±8.56 36.98±8.37 | 治疗3月 | ①②④ |
贺爱娟[4] | 2010 | 血热风燥证/进行性寻常型银屑病 | O1组 C2组 | 30 30 | 18/12 16/14 | 36.75±6.45 36.89±9.89 | 治疗3月 | ①②④ |
张硕[5] | 2012 | 血热风燥证/进行性寻常型银屑病 | O组 C3组 | 28 30 | 19/11 18/12 | 18-74 19-72 | - | ⑤⑥ |
王思琦[6] | 2012 | 血热风燥证/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 | O1组 C4组 | 30 30 | 16/14 15/15 | 36.25±11.70 32.34±12.33 | 治疗2月 | ② |
贾敏等[7] | 2012 | 血热风燥证/进行性寻常型银屑病 | O1组 C2组 | 30 30 | 18/12 16/14 | 35.67±8.86 35.67±8.86 | 治疗3月 | ①②④ |
姚海华[8] | 2014 | 血热风燥证/寻常型银屑病 | O1组 C5组 | 30 30 | 17/13 20/10 | 42.63±11.48 41.07±15.13 | 治疗2月 | ①②④⑦⑧ |
吴然等[9] | 2016 | 血热风燥证/进行性寻常型银屑病 | O1组 C3组 | 31 32 | 15/15 10/10 | 48 49 | 治疗2月 | ①⑨⑩ |
严彬[10] | 2018 | 血热风燥证/寻常型银屑病 | O1组 C4组 | 30 30 | 18/12 15/15 | 41.57±11.461 40.97±8.927 | 治疗1月 | ①②④⑪⑫ |
李东东[11] | 2019 | 血热风燥证/寻常型银屑病 | O1组 C4组 | 33 33 | 17/16 18/15 | 28.27±12.26 27.24±11.80 | 治疗1月 | ①②⑬⑭⑮ |
文昌晖[12] | 2019 | 血热风燥证/寻常型银屑病 | O1组 C2组 | 38 38 | 26/12 23/15 | 33.42±8.37 31.44±7.42 | 治疗1月 | ①②⑤⑥ |
何金等[13] | 2020 | 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 | O2组 C2组 | 63 63 | 35/28 33/30 | 40.25±3.25 41.01±3.62 | 治疗1月 | ①②③④⑬⑮⑯⑰⑱⑲ |
武春兰[14] | 2021 | 血热风燥证/寻常型银屑病 | O1组+O2组 C组 | 193 125 | 129/64 77/48 | 34.8±14.3 34.5±12.3 | 治疗3月 | ②④ |
注:①进行期:发病较急、新疹不断发生且旧疹持续性的扩大,并可出现同形反应;静止期:皮疹趋于稳定,暂无新疹出现的同时旧疹也不见消退。②O1为观察组/治疗组/试验组(单纯消疕汤),O2为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消疙汤;C为对照组(C1中成药郁金银屑片,C2阿维A胶囊,C3健康体检者,C4消银胶囊/颗粒,C5复方青黛胶囊)。 | ||||||||
观察指标:①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②临床疗效;③DLQI;④不良反应;⑤IL-8;⑥IL-10;⑦IL-18;⑧IL-20;⑨IL-12;⑩IL-23;⑪ IL-6;⑫IL-37;⑬IL-22;⑭ ASO;⑮中医症候评分;⑯IFN-γ);⑰TNF-α;⑱ IL-17;⑲IL-4。 |
表2 偏倚风险评价结果(Cochrane评价)
作者 | 随机序列产生 | 分配方案隐藏 | 双盲法 | 结果数据完整 | 选择性报告可能 | 其他偏倚来源 | 质量评价 |
黄莉宁[2] | 低风险 | 低风险 | 不清楚 | 低风险 | 低风险 | 低风险 | 高质量 |
夏瑰林[3] | 低风险 | 低风险 | 不清楚 | 低风险 | 低风险 | 低风险 | 高质量 |
贺爱娟[4] | 低风险 | 低风险 | 不清楚 | 低风险 | 低风险 | 低风险 | 高质量 |
张硕[5] | 低风险 | 低风险 | 不清楚 | 高风险 | 低风险 | 低风险 | 中等质量 |
王思琦[6] | 低风险 | 低风险 | 不清楚 | 高风险 | 低风险 | 低风险 | 中等质量 |
贾敏等[7] | 高风险 | 低风险 | 不清楚 | 低风险 | 低风险 | 低风险 | 中等质量 |
姚海华[8] | 高风险 | 低风险 | 不清楚 | 低风险 | 低风险 | 低风险 | 中等质量 |
吴然等[9] | 低风险 | 低风险 | 不清楚 | 高风险 | 低风险 | 低风险 | 中等质量 |
严彬[10] | 低风险 | 低风险 | 不清楚 | 低风险 | 低风险 | 低风险 | 高质量 |
李东东[11] | 低风险 | 低风险 | 不清楚 | 高风险 | 低风险 | 高风险 | 中等质量 |
文昌晖[12] | 低风险 | 低风险 | 不清楚 | 高风险 | 低风险 | 低风险 | 中等质量 |
何金等[13] | 低风险 | 低风险 | 不清楚 | 低风险 | 低风险 | 低风险 | 高质量 |
武春兰[14] | 高风险 | 低风险 | 不清楚 | 低风险 | 低风险 | 高风险 | 中等质量 |
2.3 Meta分析结果
2.3.1PASI
10项研究[2-4,7-13]报道了PASI评分,其中1项研究[9]为治疗前后PASI评分对比,其余文献异质性分析显示并无异质性(I2=29%,P=0.47),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患者治疗后PA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消疕汤改善血热风燥证/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PASI评分效果显著。
图2 PASI评分森林图
2.3.2 临床疗效
11项研究[2-4,6-8,10-14]报道了临床疗效,异质性分析显示有一定异质性(I2=59%,P=0.05),故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Meta分析结果表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尤其是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消疕汤治疗组有效率更高(P<0.05)。说明消疕汤有利于提高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临床疗效。
图3临床疗效森林图
2.3.3不良反应
7项研究[2-4,7-8,10,14]报道了不良反应,其中3项研究提及肝肾功能、血常规指标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研究主要从胃肠道反应(食欲不振、恶心、大便的次数增多等)、皮肤黏膜干燥、血脂升高三个方面评价,其异质性分析显示并无异质性(I2=26%,P=0.49所以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Meta分析的结果表明,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消疕汤安全性较高,不易出现不良反应。
图4不良反应森林图
2.4敏感性分析及发表偏倚分析
以临床疗效为观察指标绘制漏斗图,begg’s test检验显示,t=1.67,P=0.158,均>0.05,表示没有发表偏倚,结果见图5。
为保证Meta分析模型的稳定性,从PASI及临床疗效两个方面使用逐一剔除单个文献的方法完成研究结局敏感性分析。所得结论与剔除前一致。具体见表3。
图5临床疗效发表偏倚风险图
表3 敏感性分析
结局指标 | 排除前 | 排除后 | ||
OR/MD | P | OR/MD | P | |
PASI | -2.57 | <0.001 | -3.45~-1.25 | 0.001~0.010 |
临床有效率 | 1.57 | 0.009 | 1.41~1.92 | 0.004~0.015 |
3 讨论
寻常型银屑病为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病因尚未完全确定,可能与环境、免疫系统改变、遗传等因素有关。目前该疾病尚无根治办法,以缓解患者症状、控制病情为治疗原则,尽可能的减少药物治疗产生的副作用和风险。常用策略包括光疗、局部治疗(角质溶解剂、外用类固醇、维生素D3衍生物等)、全身的治疗(生物制剂、环孢素、甲氨蝶呤等)。上述治疗方案虽然可以有效缓解症状,但是存在一定治疗风险和副作用,如外用类固醇可能引起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严重副作用;光疗可能增加皮肤癌风险;口服药物和生物制剂易增加感染及其他系统性不良反应。中医药治疗由于较高治疗疗效及安全性,逐渐广泛应用于寻常型银屑病治疗中。中医认为血热炽盛、营阴郁滞为寻常型银屑病主要病机,其中消疕汤为贾敏教授提出,方药组成包括生地20g、乌梢蛇15g、蜂房10g、黄芩15g、红花15g、桃仁15g、水蛭10g、法夏15g及银花、连翘、地丁、蒲公英各15g。合方为清热凉血、消斑,活血祛风、止痒之效,其中由五味消毒饮化裁为方中的君药,重用生地凉血、清热,臣药配合君药加大祛风、止痒及滋阴之力,佐药活血之效,即血行风自灭,使全方温通达三焦阳气。
纳入本文文献的Meta分析结果:9项研究[2-4,7-8,10-13]报道了治疗组患者治疗后PAS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消疕汤改善血热风燥证/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PASI评分效果显著。9项研究[2-4,6-8,10,12-13]报道了治疗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项研究[11,14]报道了单纯消疕汤治疗疗效与对照组对比无差异,而联合治疗有效率更高。说明消疕汤有利于提高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临床疗效,尤其是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消疕汤治疗组有效率更高。7项研究[2-4,7-8,10,14]报道了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其中7项研究[2-4,7-8,10,14]报道了两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3项研究[3-4,7]报道了治疗组的皮肤黏膜干燥、血脂升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消疕汤安全性高,不易产生不良反应。
本Meta分析仍存在不足:①总体纳入文献数量稍少,其文献评鉴质量仍有待提高;②临床有效率数据合成时,由于各文献研究病例混杂,异质性比较大,所以是使用随机效应模型来分析,可能存在一定结果偏差,未来仍需更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③不良反应数据合成时,虽然总发生率异质性较小,但各不良风险事件存在较大差异,其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差,且尚未对其他不良反应事件作进一步分析。
综上所述,当前证据表明,当前证据表明消疕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可有效降低PASI评分,但鉴于部分研究存在异质性特征,受目前研究证据的数量、质量限制,该结论有待更多、更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 Ljubenovic M, Lazarevic V, Golubovic M, et al. Integrative Approach to Psoriasis Vulgaris[J]. Holist Nurs Pract,2018,32(3):133-139.
[2] 黄莉宁. 贵阳地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DLQI调查及消疕汤疗效作用评价[D]. 贵州:贵阳中医学院,2009.
[3] 夏瑰林. 消疕汤对银屑病临床疗效及血清TGF-β1、IFM-γ、SOD变化的观察[D]. 贵州:贵阳中医学院,2010.
[4] 贺爱娟. 消疕汤对银屑病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清TNF-α、Sicam-1、MCP-1变化的观察[D]. 贵州:贵阳中医学院,2010.
[5] 张硕. 消疕汤对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研究及对血清IL-8、IL-10值的观察[D]. 贵州:贵阳中医学院,2012.
[6] 王思琦. 消疕汤治疗血热风燥型银屑病临床观察[J]. 吉林中医药,2012,32(5):482-483.
[7] 贾敏,贺爱娟,夏瑰林,等. 消疕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观察[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1):33-35.
[8] 姚海华. 消疕汤对寻常型银屑病血清IL--18、IL--20影响的研究[D]. 贵州:贵阳中医学院,2014.
[9] 吴然,朱建欣,贾敏,等. 消疕汤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IL-12、 IL-23水平的影响[J].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6,41(12):1440-1443.
[10] 严彬. 消疕汤对血热风燥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外周血中IL--6、IL--37的影响[D]. 贵州:贵阳中医学院,2018.
[11] 李东东. 消疕汤联合臭氧水疗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D]. 黑龙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9.
[12] 文昌晖,张硕,贾敏,等. 消疕汤对血热风燥型银屑病患者血清IL-8、IL-10水平的影响[J]. 贵州医药,2019,43(2):196-198.
[13] 何金,任先志,陈雅婷,等. 消疕汤对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免疫调节作用[J]. 陕西中医,2020,41(6):762-765.
[14] 武春兰. 消疕汤对银屑病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预测和临床随访研究[D]. 广东:广州中医药大学,2021.
作者简介:
1.薛雯,(1994年-),女,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诊治皮肤疾病。
2.通信作者*:狄伟(1984年-),男,副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诊治皮肤疾病。
基金项目: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民族医药科学技术研究课题,项目编号:QZYY-2021-099
相关文献推荐
- 节点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基金文献
- 关联作者
- 相关视频
- 批量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