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效果分析

马少海

新泰市刘杜中心卫生院 山东新泰 271216

摘要: 【摘要】目的:评价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效果。方法:研究资料设定时间段为2023年1月~2024年10月,选定的病例研究主体为我院救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收集样本量为98例,以随机单盲法均匀分组,每组各纳入49例,
  • DOI:

    10.13738/j.cnki.acc.qklw60536

  • 专辑:

    科学Ⅰ辑;信息科技

  • 专题:

    信息、科学;综合科技

  • 分类号:

    G90;N92

【摘要】目的:评价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效果。方法:研究资料设定时间段为2023年1月~2024年10月,选定的病例研究主体为我院救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收集样本量为98例,以随机单盲法均匀分组,每组各纳入49例,对照组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单药治疗,观察组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照评估各组患者治疗的血压、血脂水平、心血管不良事件、生活质量的改善。结果:治疗前,展开测定两组患者的血压和血脂水平,结果显示差异无意义,而治疗后测定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的血压比对照组低,其血脂水平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概率比对照组低,统计结果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更高,统计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压、血脂水平,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阿托伐他汀钙片;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治疗效果

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持续增高的一种病理状态,常常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全球有超过10亿人患有高血压,而这种疾病的并发症,尤其是冠心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冠心病则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的一种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胸痛、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等[1]。高血压不仅会直接导致心脏负担加重,还会引发一系列与冠心病相关的并发症,因此,针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策略,应当兼顾两者的控制。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作为一种新型长效钙通道阻滞剂,常被用于治疗高血压,阿托伐他汀钙片则是一种常用的他汀类药物,主要用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时也具有改善内皮功能和抗炎作用,一些研究已经表明,这两种药物的联合使用能够更有效地控制高血压,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2-3]。鉴于此,深入探讨分析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和阿托伐他汀钙片各自的药理特性以及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优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于2023年1月~2024年10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为观察主体,从中筛选出符合标准的98例,按照随机单盲法均匀分组,对照组49例,男女性别比例=29例:20例,年龄范围40~80岁,平均(60.38±4.99)岁,病程1~10年,均值(5.19±1.11)年,BMI指数19~26kg/m2,平均(22.38±1.44)kg/m2;观察组49例,男女性别比例=28例:21例,年龄范围41~80岁,平均(60.55±5.15)岁,病程1~11年,均值(5.22±1.15)年,BMI指数20~26kg/m2,平均(23.09±1.51)kg/m2。以上相关数据进行两组比较,差异性评估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优异的可比性。此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关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即收缩压(SBP)≥140 mmHg 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经临床表现、心电图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年龄范围18~80岁;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者;对受试的相关药物过敏者;近期内发生过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重大心脑血管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智力、精神障碍者;认知、交流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一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以口服方式单次用药剂量为5mg,每天一次,均于早餐后半小时服用,以保证药物在体内能稳定吸收并发挥作用。用药治疗期间还需结合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在遵循医嘱的前提下可适当调整剂量,但需详细记录剂量调整情况以及相应时间节点。

观察组患者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用药,本品需以口服方式用药,每次20mg,每晚餐后2小时左右服用一次。同样,在治疗期间依据患者血脂、肝功能等相关指标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可在医生指导下对阿托伐他汀钙片的剂量进行合理调整,并做好详细记录。

两组患者均以连续治疗两个月作为一个疗程,在整个治疗期间,要求患者保持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遵循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原则)、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并定期进行门诊复诊,以便医护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药物依从性以及有无不良反应发生等情况,同时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和治疗调整建议。

1.3观察指标

用经过校准的水银柱血压计或电子血压计分别测量患者的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水平。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液中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密切关注并记录两组患者发生的各类心血管不良事件,具体包括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发生。借助SF-36量表展开评估患者的生活改善情况,内容包括生理、心理、社会、角色和认知水平,每项各100分,分值越高其生活水平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相关指标的计算和统计均用软件SPSS26.0,计数资料的展示用率(%),检验用X2,计量资料的描述方式用(x̄±s),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血压水平比较

经测定,治疗前两组血压结果相差无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血压水平比较(x̄±s,mmHg)

组别

例数(n)

SBP

DBP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49

162.22±8.57

119.94±4.32

99.45±5.67

90.55±2.96

对照组

49

162.31±8.66

133.55±5.95

99.78±5.73

92.88±3.44

t

-

0.052

12.957

0.287

3.594

P

-

0.959

0.000

0.775

0.000

2.2两组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相差结果无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测定的各项血脂水平的调节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可见(P<0.05),如表2。

表2两组血脂水平比较(x̄±s,mmol/L)

组别

TC

TG

LDL-C

HDL-C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n=49)

6.23±1.15

4.08±0.54

3.58±1.02

1.12±0.34

5.24±1.47

2.97±0.79

0.82±0.29

1.73±0.65

对照组(n=49)

6.36±1.22

5.34±0.77

3.61±1.16

2.04±0.63

5.35±1.52

4.83±1.04

0.85±0.26

1.23±0.44

t

0.543

9.378

0.136

8.996

0.364

9.969

0.539

4.459

P

0.589

0.000

0.892

0.000

0.717

0.000

0.591

0.000

2.3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3。

表3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心肌梗死

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

49

1

1

0

0

2(4.35)

对照组

49

2

2

2

2

8(19.57)

X2

-

-

-

-

-

5.59

P

-

-

-

-

-

0.024

 2.4 SF-36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随访期间的各项SF-36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见表4。

表4 SF-36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例数(n)

生理

心理

社会

角色

认知

观察组

49

90.55±5.83

90.68±5.44

90.77±5.29

90.85±5.49

90.63±5.62

对照组

49

80.79±4.64

80.72±4.72

80.44±4.99

80.33±4.55

80.95±4.88

t

-

9.169

9.680

9.943

10.328

9.104

P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和冠心病逐渐成为影响人群健康的重要疾病,这两种疾病不仅在发病率上呈上升趋势,而且给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研究表明,高血压与冠心病的密切关系,使得对这两种疾病的综合治疗成为临床上的一项重要课题,而近年来,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的联合应用逐渐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用于高血压、冠心病的治疗有一定成效。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属于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选择性抑制平滑肌细胞内的钙离子流入,使得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降低,进而导致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随之下降,最终实现降低血压的效果[4]。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断L型钙通道,减少心脏及血管平滑肌的收缩,改变冠状动脉的血流状况,使心肌获得更多的氧供应,这种药物的优点在于,其作用时间长,患者只需每天服用一次,能够保证血压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的水平,这对于高血压患者的长期血压管理十分有利[5-6]。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病情背景下,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降压,由于冠状动脉同样富含平滑肌细胞,还可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改善心肌的血液灌注,缓解心肌缺血缺氧状态,从而减轻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对心肌细胞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有助于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从一定程度上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7-8]。

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胆固醇代谢有重要作用,由于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大部分来源于自身合成,其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减少肝脏内胆固醇的合成,低下血浆中LDL-C的水平[9]。另外,此药还能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是通过抑制斑块内炎症细胞的聚集、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以及调节斑块内胶原纤维的合成与降解平衡等多种途径,增强斑块的稳定性,降低斑块破裂、出血的风险,进而减少由此引发的急性心血管事件,进一步保护心血管系统[10-11]。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血脂和心血管不良事件率低于对照组,其生活质量的改善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分析:联合用药能够针对患者的多重病理状态,发挥协同作用,一方面,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可帮助降低血压,减少心脏的负担;另一方面,阿托伐他汀则通过改善血脂,防止动脉硬化,减轻冠心病的进展。

综合上述,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的联合疗法,能够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还有效改善血脂,促进心血管健康,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贺正波,束晨,张明玺.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人免疫功能、血管内皮功能与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8):1276-1279.

[2]白森.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2,29(1):72-75.

[3]李翔,孙晓春.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研究[J].北方药学, 2024, 21(1):166-168.

[4]祝娜,郑飞,朱蕊阳.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临床研究, 2024, 32(5):90-93.

[5]董丽.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药研究, 2023, 2(33):19-21.

[6]张万强,刘冰.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25):125-127.

[7]殷音.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4,18(5):85-88.

[8]郭伟伟,潘胜琼,薛丽,等.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24, 22(4):76-78.

[9]穆万丹,黄丹,何渝.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1,41(6):641-644.

[10]余清贵.氨氯地平结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及对血压、血脂水平的改善作用分析[J].北方药学,2022,19(11):57-60.

[11]黄秀娟.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临床效果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22,43(12):91-94.


更多
引文网络
  • 参考文献
  • 引证文献
  • 共引文献
  • 同被引文献
  • 二级参考文献
  • 二级引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