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内镜技术在耳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与临床疗效评估

徐自军

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 甘肃省白银市 730900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耳内镜技术在耳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4年2月-2025年2月期间,在我院耳鼻喉科接受耳外科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显微镜下耳外科手术方
  • DOI:

    10.13738/j.cnki.acc.qklw60536

  • 专辑:

    科学Ⅰ辑;信息科技

  • 专题:

    信息、科学;综合科技

  • 分类号:

    G90;N92

摘要:目的:探讨耳内镜技术在耳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42-20252月期间,在我院耳鼻喉科接受耳外科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显微镜下耳外科手术方式,实验组采用耳内镜技术进行手术。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为(65.2±8.3)分钟,短于对照组的(82.5±10.2)分钟(t=-7.24P0.001);术后1个月,实验组患者纯音测听气导平均听阈改善值为(25.3±3.5dB,高于对照组的(18.2±4.2dBt=6.32P0.001)。结论:耳内镜技术应用于耳外科手术,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听力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耳内镜技术;耳外科手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听力恢复

引言

耳外科手术作为治疗耳部疾病的重要手段,其手术效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耳部功能恢复与生活质量。传统显微镜下耳外科手术凭借清晰的视野和成熟的操作技术,在过去较长时间内成为耳外科手术的主流方式。然而,该技术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手术视野受显微镜角度限制,部分深部结构难以充分暴露,可能导致手术操作不彻底;同时,手术切口相对较大,对周围组织损伤较多,影响患者术后恢复。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耳内镜技术逐渐应用于耳外科手术领域。耳内镜具有直径小、视角广、照明好等特点,能够深入耳道,清晰观察到传统显微镜难以触及的部位,为手术操作提供更精准的视野[1]。此外,耳内镜手术切口小,对周围组织损伤小,有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但目前关于耳内镜技术在耳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疗效仍需进一步探究。因此,开展本研究,旨在评估耳内镜技术在耳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一、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20242-20252月这一年间,于我院耳鼻喉科筛选60例符合标准的耳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42.5±7.8)岁;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2例,胆脂瘤型中耳炎10例,外耳道胆脂瘤8例。实验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3.2±8.1)岁;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3例,胆脂瘤型中耳炎9例,外耳道胆脂瘤8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二)实验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显微镜下耳外科手术方式。手术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下进行,麻醉成功后,使用耳科手术显微镜(德国莱卡M844F40),调整合适的放大倍数,充分暴露手术部位,根据不同疾病类型,进行病灶清除、鼓膜修补、听骨链重建等操作。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手术情况。

实验组采用耳内镜技术进行手术。手术同样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下开展,选用高清电子耳内镜系统(德国STORZ),经外耳道置入耳内镜,利用其良好的照明和广阔的视野,清晰观察耳部病变部位。在耳内镜引导下,使用配套的耳科显微器械,进行精细操作,完成病灶清除、组织修复等手术步骤。手术过程中,实时通过显示屏观察手术情况,确保操作精准。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止血等对症治疗,并密切观察术后恢复情况。

(三)观察指标

1.手术时间:记录从手术开始至手术结束的总时长。

2.术后听力恢复情况:术后1个月,使用纯音测听仪(丹麦尔听美)对患者进行听力检测,记录气导平均听阈改善值(术前气导平均听阈-术后气导平均听阈)[2]

(四)研究计数统计

使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手术时间

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

指标

对照组

实验组

t

P

手术时间(分钟)

82.5±10.2

65.2±8.3

-7.24

0.001

实验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经t检验,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7.24P0.001)。表明耳内镜技术凭借其清晰广阔的视野和灵活的操作方式,能够更高效地完成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

(二)术后听力恢复情况

2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气导平均听阈改善值对比

指标

对照组

实验组

t

P

气导平均听阈改善值(dB

18.2±4.2

25.3±3.5

6.32

0.001

术后1个月,实验组患者气导平均听阈改善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经t检验,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6.32P0.001)。表明耳内镜技术在耳外科手术中,能更有效地清除病灶、修复耳部结构,促进患者术后听力恢复。

三、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耳内镜技术在耳外科手术中展现出显著优势。在手术时间方面,耳内镜具有广角视野,能够深入耳道,清晰观察到传统显微镜难以到达的部位,减少了因寻找病变部位和调整手术视野而浪费的时间。同时,耳内镜配套器械操作灵活,可在狭小空间内完成精细操作,提高了手术效率,从而缩短了整体手术时间[3]

在术后听力恢复方面,耳内镜技术能够提供清晰、放大的视野,使手术医生能够更精准地清除耳部病灶,避免残留病变组织对听力的持续影响。此外,在进行鼓膜修补、听骨链重建等操作时,耳内镜下的精细操作有助于更好地恢复耳部传音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从而促进患者术后听力的提高。

四、结论

综上所述,耳内镜技术应用于耳外科手术,与传统显微镜手术相比,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显著促进患者术后听力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在临床实践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手术需求,合理选择耳内镜技术,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同时,应加强对手术医生耳内镜技术操作的培训,不断提升手术技能水平,更好地发挥耳内镜技术在耳外科手术中的优势。

参考文献

[1]迟放鲁,高震.耳内镜外科技术的精进之路[J].中华医学杂志,2024,104(48):4355-4359.D

[2]王浩,赵泽祺,徐继峰,.低温等离子技术在耳内镜鼓膜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耳科学杂志,2024,22(4):603-607.

[3]黄献明.经耳内镜下手术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医药,2023.



更多
引文网络
  • 参考文献
  • 引证文献
  • 共引文献
  • 同被引文献
  • 二级参考文献
  • 二级引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