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调理不孕不育的理论探讨与临床实践研究

穆巍

弥渡县人民医院 云南大理 675600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调理不孕不育的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效果,分析临床实践中辨证施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80例不孕不育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
  • DOI:

    10.13738/j.cnki.acc.qklw60536

  • 专辑:

    科学Ⅰ辑;信息科技

  • 专题:

    信息、科学;综合科技

  • 分类号:

    G90;N92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调理不孕不育的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效果,分析临床实践中辨证施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80例不孕不育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补肾活血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血清性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FSH、LH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呈现降低趋势,而E₂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调理不孕不育可改善生殖内分泌环境,提高妊娠率,体现了中医整体调理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不孕不育;中医调理;辨证施治;妊娠率;激素水平

不孕不育作为全球育龄人群的常见健康问题,发病率在10%~18%区间波动[1]。西医治疗虽以激素调控、辅助生殖技术为主要手段,但伴随药物副作用及伦理争议等局限性。中医视角下,该病症与肾虚、肝郁、血瘀、痰湿等病机紧密关联,核心理论根植于“肾主生殖”“冲任受损”理念,强调整体调理与辨证施治[2]。本研究立足中医辨证体系,旨在探讨中医调理不孕不育的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效果,分析临床实践中辨证施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概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80例不孕不育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女40例,年龄27~37岁,平均年龄(32.58±5.21)岁,观察组:女40例,年龄28~40岁,平均年龄(34.26±4.27)岁;比较两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具体内容包括:

1.促排卵

  克罗米芬:月经第2-5天口服,50-100mg/日,连用5天。

来曲唑:月经第2-5天口服,2.5-5mg/日,连用5天。

尿促性素(HMG):月经第3-5天开始,75-150U/日肌注,监测卵泡至成熟。

 2.黄体支持

  黄体酮:排卵后肌注20mg/日,连用10-14天;或阴道用黄体酮凝胶90mg/日。

观察组采用补肾活血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具体内容包括:

一、肾虚证

   1.肾气虚

治法:补肾益气,填精养血

方药:毓麟珠(人参6-10g、白术10g、茯苓10g、当归10g等)

 用法:经净后服14天,日1剂水煎分服。

2.肾阳虚

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方药:温胞饮(巴戟天15g、补骨脂10g、肉桂6g等)

用法:经前1周服10天,日1剂。

3.肾阴虚

治法:滋肾养血,调补冲任

方药:养精种玉汤(熟地20g、山茱萸15g、阿胶珠9g烊化等)

 用法:月经第5-14天服,日1剂。

   二、肝郁证

  治法:疏肝解郁,理血调经

方药:逍遥散加减(柴胡10g、白芍15g、香附10g等)

用法:经前1周服7-10天,日1剂,配合心理疏导。

 三、血瘀证

  治法:活血化瘀,温经通络

方药:少腹逐瘀汤(当归12g、桃仁10g、红花9g等)

用法:经净后服14天,日1剂。

  四、痰湿证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调经

 方药:苍附导痰丸(苍术15g、香附12g、茯苓20g等)

 用法:晨起空腹服,日1剂,配合饮食运动。

 五、其他疗法

 1.针灸

 主穴:关元、气海、三阴交、肾俞

 配穴:肾虚加命门;肝郁加肝俞、太冲;痰湿加丰隆、阴陵泉

操作:平补平泻法,关元、气海加艾灸,每周3次,3个月为1疗程。

六、注意事项

个体化用药:中医强调“辨证施治”,需结合舌象、脉象及全身症状调整药方案。

疗程:一般需3~6个月,每月根据月经周期调整药方案。

禁忌:孕妇禁用活血化瘀药;湿热体质者慎用滋腻补肾药联合治疗:严重不孕需中西医结合,中医可作为辅助改善卵子质量或内膜容受性。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血清性激素水平:治疗后检测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₂)。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均纳入SPSS23.0软件中进行比较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的检验,分别用(中医调理不孕不育的理论探讨与临床实践研究(图1))表示,若(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血清性激素水平

对照组和观察组FSH水平(8.92±2.14);(6.83±1.52);(t=5.483,P=0.001);对照组和观察组LH水平(7.55±1.26);(5.23±1.22);(t=7.852,P=0.001);对照组和观察组E₂水平(52.16±9.75);(68.76±12.31);(t=6.468,P=0.001);由数据显示,观察组FSH、LH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呈现降低趋势,而E₂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中医调理不孕不育的理论与临床研究,旨在从传统医学视角挖掘病症本质、丰富诊疗体系,传承创新“肾主生殖”“冲任调和”等核心理论,系统梳理肾虚、肝郁、血瘀、痰湿等病因病机[3]。可推动中医治法的优化,如补肾填精、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祛湿化痰等疗法的个体化应用,结合周期调理,提升疗效[4]。同时,中医强调整体调节,通过改善全身气血阴阳失衡,不仅针对生殖局部病变,还可缓解心理压力,增强治疗依从性。通过调节内分泌,改善卵巢储备功能、促进卵泡发育及排卵,优化女性生殖环境;此外,中医副作用小、安全性高,可与西医辅助生殖技术联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提高妊娠率[5]。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FSH、LH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呈现降低趋势,而E₂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调理不孕不育可改善生殖内分泌环境,提高妊娠率,体现了中医整体调理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苏霞,夏爱华,吴金芹,等.488例不孕不育和有不良孕产史患者外周血染色体细胞遗传学检测结果分析[J].医药前沿,2025,15(11):17-20.

[2] 缪书玉.门诊健康教育在门诊不孕不育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婚育与健康,2025,31(05):178-180.

[3] 张绍美.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不孕不育效果探讨[J].婚育与健康,2024,30(24):22-24.

[4] 闫龙,刘娜.输卵管造影:不孕不育诊断的“侦察兵”[J].家庭生活指南,2025,41(01):75-76.

[5] 林晓红,陈志浩,李佳,等.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不孕不育、妇科疾病的相关性[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4,43(05):361-364.



更多
引文网络
  • 参考文献
  • 引证文献
  • 共引文献
  • 同被引文献
  • 二级参考文献
  • 二级引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