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探索

罗金凤

百色市田阳区实验中学533600

摘要: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学习与评价往往相互分离,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缓慢。特别是在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小说教学中,这种分离状况更为突出,影响了学生对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的深入理解。基于此,本文旨在研究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语
  • DOI:

    10.13738/j.cnki.acc.qklw60536

  • 专辑:

    科学Ⅰ辑;信息科技

  • 专题:

    信息、科学;综合科技

  • 分类号:

    G90;N92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学习与评价往往相互分离,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缓慢。特别是在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小说教学中,这种分离状况更为突出,影响了学生对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的深入理解。基于此,本文旨在研究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通过整合教学目标、学习活动与评价任务,构建一个有机的教学体系,以期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同时,本文还将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深入探索该策略在小说单元教学中的实施路径与效果。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引言:教学评一体化强调教学、学习与评价的一致性,单元整体教学则注重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与统筹。在教学实践中,将二者相结合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能有效改变传统教学中三者分离的状况,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在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以小说为主的教学中,更能凸显其优势,助力学生深入理解小说这一文学体裁,提升综合语文能力。

一、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

教学评一体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学习活动与评价任务相互匹配、相互促进。其中,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它决定了学习活动的设计与评价任务的制定;学习活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发展思维与能力;评价任务则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同时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三者紧密相连,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二、教学评一体化与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融合的价值

(一)提升教学目标的精准性

传统教学中,教学目标往往较为笼统,缺乏明确的指向性与可操作性。教学评一体化与单元整体教学融合后,教师能依据课程标准和单元整体要求,制定更加精准、具体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既涵盖单元的整体知识与能力要求,又细化到每一个教学环节和学习活动,使教学目标成为引领教学活动、评价学生学习的清晰指引。以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为例,在融合教学模式下,教师可将 “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理解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这一单元整体目标细化到每篇课文的教学中,如在《故乡》的教学中,设定具体目标为 “通过对比闰土前后变化,分析人物形象塑造手法”,使教学目标更具针对性。

(二)增强学习活动的系统性

单元整体教学为学习活动提供了整体框架,教学评一体化则保障了学习活动的有序推进。二者融合使学习活动不再是孤立、零散的,而是围绕单元主题和教学目标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在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一系列具有逻辑性和层次性的学习活动,如从初读小说梳理情节,到精读小说分析人物,再到拓展阅读比较不同小说的写作特色,每个活动都紧密相连,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提升语文能力。同时,评价任务贯穿于学习活动始终,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活动的调整与优化提供依据。

(三)促进评价的全面性与有效性

教学评一体化强调评价不是教学结束后的孤立环节,而是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与单元整体教学融合后,评价内容更加全面,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发展、学习态度、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表现。在评价方式上,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真实。例如,在第四单元小说单元教学中,对于学生完成的小说人物分析报告,教师可从内容的准确性、分析的深度、语言表达、团队协作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同时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促进学生自我反思与相互学习,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三、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一)精准设定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单元教学要求及学生实际情况,精准设定教学目标[4],即在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中,可设定如下目标: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如人物、情节、环境;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与人性问题等。这些目标为教学活动与评价任务的设计提供了明确方向。

例如,在教学《故乡》时,教师可以以 “通过对比闰土前后变化,分析人物形象塑造手法,体会作者对旧中国农村社会的批判” 作为具体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圈画出描写闰土少年和中年时期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语句。这一学习活动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旨在让学生初步感知人物形象的变化。接着,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分析这些变化背后所反映的社会原因,促使学生从文本表面深入到社会现实层面思考。在评价环节,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表现,从观点阐述的准确性、思维的逻辑性以及团队协作的默契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时,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比如学生可以评价自己在小组讨论中是否积极参与、提出的观点是否有深度,互评则聚焦于小组成员的贡献度和观点的独特性等。通过这样的多元评价,既能让学生清晰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也能发现自身不足,以便在后续学习中改进。在完成《故乡》的教学后,教师可以结合单元整体目标,引导学生将《故乡》中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迁移到本单元其他课文的学习中,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的理解与运用,真正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在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的有效落地,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优化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多样化、层次分明的学习活动,如阅读、讨论、写作、角色扮演等。活动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与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注重活动之间的衔接与递进,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学习。

例如,在第四单元教学中,可设计以下活动:开展小说人物画廊活动,让学生为自己喜欢的小说人物制作档案卡片;组织小说情节改编表演,加深对情节的理解等。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设定 “通过分析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探究小说背后的社会世态炎凉与人性弱点” 的教学目标,先安排学生自主默读课文,梳理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及态度变化的关键情节,这一活动旨在让学生初步把握小说的核心冲突。随后,组织小组辩论,一方站在菲利普夫妇的角度为他们的行为 “辩护”,另一方则从人性道德的角度进行批判。通过这样充满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挖掘小说深层次的内涵。在评价阶段,教师针对学生在辩论中的表现,从论据的充分性、论证的合理性、语言的感染力以及团队配合的协调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观点阐述和团队协作中的表现;开展互评,相互指出在辩论技巧和思维深度上的优点与不足。通过这种全面的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有更清晰的认识,促进其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完成《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后,引导学生将从该课学到的通过人物态度变化分析社会现象的方法,运用到本单元其他小说的学习中,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小说主题挖掘和社会意义剖析的能力,持续深化教学评一体化在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实践效果,助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稳步提高。

(三)多元开展评价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评价内容不仅关注知识的掌握,更要重视学习过程、学习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此外,评价应及时反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导与改进方向,同时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例如,在学完《孤独之旅》后,教师可以布置一项作业:让学生以 “杜小康的成长启示” 为主题,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心得体会。在评价时,教师先从文章的内容完整性、观点明确性、逻辑连贯性以及语言表达的流畅性等方面进行评价。比如,若学生能清晰阐述杜小康在孤独之旅中的成长经历,并准确提炼出对自己成长的启示,内容完整性可得高分;若观点新颖独特,能从不同角度看待杜小康的成长,在观点明确性方面可给予肯定。学生自评环节,要求学生对照评价标准,反思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思考深度、素材运用是否恰当,以及是否真正从杜小康的经历中获得了对自身成长有价值的感悟。互评阶段,小组成员相互交换作文,从文章结构是否合理、论证是否充分、语言是否生动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建议。通过这种互评,学生可以学习他人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此外,还可以组织课堂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其他同学进行现场点评,评价其表达的感染力和观点的独特性。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进一步评价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这一系列多元评价任务,全面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同时也为教师后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反馈信息,以便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持续推动教学评一体化在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的深入发展 。

(四)加强教学评的一致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确保教学目标、学习活动与评价任务之间的高度一致性。具体来说,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评价任务要与教学目标、学习活动相匹配,准确测量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而在单元整体教学中,要以单元教学目标为统领,对教学活动与评价任务进行统筹规划。

例如,在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以 “深入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与人性特点” 为单元核心目标。在教学《蒲柳人家》时,设计 “探究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学问的性格特点,并分析其背后所反映的乡土社会风貌与文化” 的教学活动。教师先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找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关键语句,然后组织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人物性格形成的社会文化因素。相应的评价任务也应紧密围绕这一目标和活动。教师评价时,可从学生对人物性格特点概括的准确性、对社会文化因素分析的深度等方面进行考量,如学生能否精准概括一丈青大娘的泼辣大胆、刚直不阿,以及分析出这些性格在乡土社会中的生存土壤;能否深入剖析何大学问的好说大话、爱讲排场背后所蕴含的传统文人情节与乡土文化的融合。学生自评时,要反思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思考是否全面、深入,是否从文本中找到了足够的依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互评环节,学生之间可以评价小组讨论中成员的参与度、观点的创新性以及对他人观点的回应能力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教学目标、学习活动和评价任务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确保教学过程中三者的一致性。在整个单元教学结束后,还可以开展综合性的评价活动,如让学生进行小说人物对比研究,撰写研究报告。从人物形象塑造、反映的社会现实等多维度进行评价,进一步强化教学评一体化在单元整体教学中的效果,促使学生在理解小说文学魅力的同时,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和思维能力,真正实现初中语文教学中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

(五)引导学生自主评价与反思

培养学生的自主评价与反思能力有助于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过程,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故而,教师可引导学生依据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与成果进行评价,同时鼓励学生反思学习中的收获与不足,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完成《蒲柳人家(节选)》的学习后,教师向学生展示评价标准,包括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人物形象分析的准确性、语言赏析的能力等方面。学生根据标准对自己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自我评价,填写自我评价表。在自我评价过程中,学生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如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是否全面深入等。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自我评价结果,相互学习借鉴。最后,学生根据自我评价与小组交流的结果,制定改进计划,明确下一步的学习目标与方向。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评价与反思,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结束语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通过精准设定教学目标、优化学习活动设计、多元开展评价任务、加强教学评的一致性等措施的实施,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探索与实践,进一步完善该教学模式,以适应新时代语文教学的需求,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方东.立足"教学评",探索科学教育单元整体教学策略[J].教育家,2024(24):51-51.

[2]于亚楠,韩静.项目化学习在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探索[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4(5):34-36.

[3]陈建有.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整合教学策略探索[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2(28):98-101.

[4]张淑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与实践[J].语文课内外,2022(3):271-273.

[5]宋帅丹.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单元整体教学策略[J].2024.4.



更多
引文网络
  • 参考文献
  • 引证文献
  • 共引文献
  • 同被引文献
  • 二级参考文献
  • 二级引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