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I:
10.13738/j.cnki.acc.qklw60536
- 专辑:
科学Ⅰ辑;信息科技
- 专题:
信息、科学;综合科技
- 分类号:
G90;N92
【摘要】在小学教育过程中,阅读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小学的各方面能力培养都至关重要。阅读教育对于小学发展语言应用能力有着独特的价值,在阅读教育中以培养小学的语言应用能力为核心,不断开拓视野并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就基于语言能力培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言能力;策略路径
2022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正积极倡导课堂教学改革,小学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重要途径。在构建高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把孩子领进色彩缤纷、生动有趣、广阔的语文天地,让祖国的语言丰富他们的思维,让祖国的文字净化他们的灵魂,让经典优美的篇章陶冶他们的情操,让小学生用自己的笔墨来讴歌他们心中最美好的事物,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任务。如何通过广泛而有序的阅读获取、筛选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能力,应该引起人们的不断重视。
一、小学语文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教育观念不能与时俱进
小学生们虽然年龄相仿,但由于性格和兴趣爱好的差异,他们在学习语言时的表现还是有明显差异的,而且适合不同的语言教育方式,比如性格外向的同学往往很活跃,抢着发言,和老师的互动也很积极频繁。而性格内向的同学则比较文静,不太爱发言,语言学习处于比较被动的态势。如果老师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不注意区分这二类同学的语言学习差异,忽略了他们的个性特点,很难保证每位同学的语言学习都取得成功。如果不照顾内向的学生语言表达机会,他们会变得更加没有自信,语言能力进一步弱化;过于强调照顾内向的学生,也会打击性格外向同学的课堂积极性。
2、实践教育方法不科学
目前的小学语言教学中,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小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无法充分发挥。在语言实践环节,传统的谈话和看图说话模式和场景较为单调呆板,太多的限制让小学生语言表达受到了约束,无法激发学生的语言创造力,严重抑制了学生们的语言潜力。
二、语言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培养路径
1、强化师生互动,促进学生语言交往能力
在进行阅读教育时,不能只是单方面交流,教师和父母与孩子应该进行双向交流,在阅读过程中不能够一味地给孩子讲故事,而孩子只负责听故事,教师和父母应该间断性的根据阅读内容给孩子提出一些合适的问题,引发孩子的思考,达到和家长或老师有双向交流的效果。通过亲子或师生间的互动,引发孩子的思考,孩子与父母或老师之间的交流也能够培养孩子的语言交往能力,在语言交流过程中,父母或老师对孩子要说的话进行启发,孩子内心的构思语言在阅读过程中得到表达,孩子的语言交往能力得到提高。
例如在学习课文《小壁虎借尾巴》时,老师给孩子们以讲故事的口吻述说着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孩子们都听得很入神,有一天,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只蛇咬住了他的尾巴,小壁虎一挣,尾巴断了逃走了,可是没有尾巴好难看啊,怎么办呢?小壁虎爬到小河边,向小鱼借尾巴,可是被拒绝了。这时候老师可以问孩子们:“为什么小鱼姐姐,不能将尾巴借给小壁虎呢”,接着老师有继续讲述,小壁虎又爬到大树上,看见一头老黄牛正在大树下吃草,又问道:“黄牛伯伯,你的尾巴借给我可以吗?”这时候老师,又开让孩子们思考讨论,为什么小壁虎又一次被拒绝了呢?在这样的阅读教育中,通过妈妈和孩子的这简单的一问一答,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孩子通过老师的问题,虽然回答得较为简单,但是老师的启发式询问,让孩子对阅读的内容更加的了解,并且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阅读教育培养了孩子的语言交往核心能力。
2、引入表演活动,促进语言表达能力发展
孩子早期阅读活动的开展,需要在不断的在改革、调整推进的过程中促进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在阅读教育的过程中,更应该如此。通过将阅读活动不断的调整推进,比如在阅读内容描述完毕之后,将阅读内容以角色游戏的形式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展开,不仅增加了阅读教育的趣味性,提高了孩子参与阅读教育的兴趣,同时也为孩子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语言表达环境、条件。在小学这个年龄阶段,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东西,当然角色表演游戏也可以看成是一种游戏,小学能够沉浸在其中,扮演游戏中的角色,快乐的玩耍着,再这样一个宽松舒适的语言表达环境中,孩子不断的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阅读教育《我的幸运一天》中,教师首先给孩子讲故事,描述了狐狸和小猪的一天发生的故事,小猪有一天误闯入了狐狸洞穴,狐狸就想要吃掉小猪,聪明的小猪便启用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将狐狸玩的团团转,累的狐狸晕头转向,在故事的进行过程中,教师不忘与孩子进行互动,进行语言交流。在小学对《我的幸运一天》有了大致的了解后,便可组织阅读内容的表演活动,通过表演活动让小学体会到,这究竟是谁的幸运的一天,让小学体会到小猪的智慧,更加深刻的理解早期阅读故事的内容,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良好的语言表达环境。在阅读角色表演活动过程中,孩子玩的甚是开心,而且语言表达流畅异常,说出很多让教师意想不到的话,经过如此的长期的阅读教育,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以培养。
3、加强阅读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我们应该从各年段发展的连续性上整体把握,不要只盯着本年级的目标。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就应该学会怎样阅读,进而培养阅读能力。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课堂阅读,课外阅读也不可忽视,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用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而忽视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首先,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学会仿写一些句子;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其次,指导学生使用读书方法。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的几种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一般我指导学生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要精读。
4、注重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就是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者识的工作。有的课文结尾意犹未尽,十分含蓄,可让学生续写想象作文。如《粜米》、《凡卡))、《穷人》等文教学后,以《粜米之后》、《凡卡寄信之后》、《收养孩子之后》为题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作文。许多课文中有“空白”之处,教师可以设计问题,让学生想象补充。如《珍贵的教科书》中,指导员在牺牲时有许多话要对“我们”说,却没有说出来,指导员可能会说什么呢?让学生进行补充想象,通过增扩续补想象,既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果要增补得精彩,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质和量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使这些课文的情节更加完整生动。作为教师,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大组的交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我想,在新课程改革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如果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少些包办、多 些自由,我们的学生才会越来越喜欢语文,我们的语文课程才能真正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阅读教育是提高小学语言应用能力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阅读活动内容合适的选择,提高孩子语言表达的兴趣、语言表达欲望;教师在阅读教育中,应开阔视野,积极贯彻以语言应用为核心的主题。在阅读教育中鼓励师生互动交流能有效提高孩子语言交流能力,将阅读内容故事升华为角色游戏,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表达环境,鼓励孩子说出内心组织好的语言,不断能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赵芳芳.小学语言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探析[J]. 基础教育研究, 2019(18)
[2]陈锦霞.亲子阅读能发展小学语言利于小学成长[J]. 成才之路, 2020(14)
[3]余霞.刘懿.开展分级阅读促进小学语言能力发展的研究[J].科教文汇, 2021(2)
相关文献推荐
- 节点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基金文献
- 关联作者
- 相关视频
- 批量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