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现状及干预措施

胡彩蓉

绵阳市骨科医院 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 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现状,并分析有效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于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在我院严格筛选2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干预措
  • DOI:

    10.13738/j.cnki.acc.qklw60536

  • 专辑:

    科学Ⅰ辑;信息科技

  • 专题:

    信息、科学;综合科技

  • 分类号:

    G90;N92

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现状,并分析有效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于20241月至20251月,在我院严格筛选2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包括心理疏导、优化排班制度、开展技能培训等。通过职业倦怠量表(MBI)和工作满意度量表对两组护理人员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情感耗竭维度得分(15.2±3.1)分,低于对照组的(22.5±4.2)分,P0.01;去个性化维度得分(8.3±2.0)分,低于对照组的(13.6±2.8)分,P0.01;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30.1±3.5)分,高于对照组的(23.4±3.2)分,P0.01。在工作满意度方面,实验组总满意度为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P0.05。结论:当前手术室护理人员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现象,综合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提升工作满意度,改善护理工作质量,对稳定手术室护理队伍、保障医疗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干预措施;工作满意度

引言

手术室作为医院救治患者的重要场所,工作节奏快、任务重、风险高,护理人员长期处于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中,极易产生职业倦怠。职业倦怠不仅会影响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还会降低护理服务质量,增加医疗风险[1]。目前,国内外对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研究较多,但针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这一特殊群体的研究仍有不足。深入了解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现状,并探索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提升手术室护理工作水平、维护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20241月到20251月这一年里,我院按严格标准挑选20个护理人员来做研究。为了保证结果可靠,将这20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人。对照组里有3个男性、7个女性,年龄在2345岁之间,平均年龄(32±6)岁。实验组有2个男性、8个女性,年龄从22岁到43岁不等,平均年龄(30±5)岁。通过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护理人员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P0.05)。这意味着两组患者在各项关键的基线特征上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二)实验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包括日常排班、工作任务分配、基础培训等。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基础上实施综合干预措施。首先,定期开展心理疏导活动,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护理人员进行心理讲座,提供一对一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护理人员缓解工作压力,调整心态;其次,优化排班制度,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身体状况及个人需求,合理安排工作班次,避免长期连续高强度工作;再者,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和技能竞赛,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自信心;最后,建立有效的沟通反馈机制,鼓励护理人员分享工作中的问题和经验,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增强团队凝聚力。

(三)观察指标

1.职业倦怠情况:采用职业倦怠量表(MBI)进行评估,该量表包含情感耗竭、去个性化和个人成就感三个维度[2]

2.工作满意度:使用工作满意度量表进行测评,该量表从工作环境、薪资待遇、职业发展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四)研究计数统计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职业倦怠情况

1两组职业倦怠量表各维度得分对比

指标

对照组

实验组

t

P

情感耗竭

22.5±4.2

15.2±3.1

4.87

0.01

去个性化

13.6±2.8

8.3±2.0

5.21

0.01

个人成就感

23.4±3.2

30.1±3.5

5.03

0.01

从表1数据可知,实验组在情感耗竭、去个性化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在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二)工作满意度

2两组工作满意度对比

指标

对照组

实验组

χ²值

P

总满意度

60%6/10

90%9/10

4.32

0.05

由表2可见,实验组工作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三、讨论

从研究结果来看,综合干预措施对缓解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提升工作满意度效果显著。心理疏导帮助护理人员释放工作压力,调节负面情绪,增强心理韧性,从而降低情感耗竭和去个性化程度,提升个人成就感。优化排班制度使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更加合理,减少疲劳积累,改善工作体验,进而提高工作满意度。专业技能培训提升了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使其在工作中更有自信,能够更好地应对工作挑战,增强个人成就感,同时也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促进工作满意度的提升。有效的沟通反馈机制加强了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协作,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归属感和工作积极性,对缓解职业倦怠、提升工作满意度起到积极作用[3]

四、结论

本研究表明,手术室护理人员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问题,综合干预措施通过多维度、多层面的干预方式,能够有效缓解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提升工作满意度。在实际工作中,医院和科室应重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和职业发展需求,持续实施并优化综合干预措施,关注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稳定手术室护理队伍,保障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高效、优质开展,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满意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邓慧,廖林英,邱善琴,邓焕英,乐保定.手术室护理人员正念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情绪智力和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效应[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5,32(02):136-140.

[2]翁培培,林玉霞,李真真.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建议[J].中国医药科学,2024,14(04):119-123.

[3]朱莹颖.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因素及干预管理[A]第五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上)[C].上海市护理学会,上海市护理学会,2022:1.



更多
引文网络
  • 参考文献
  • 引证文献
  • 共引文献
  • 同被引文献
  • 二级参考文献
  • 二级引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