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I:
10.13738/j.cnki.acc.qklw60536
- 专辑:
科学Ⅰ辑;信息科技
- 专题:
信息、科学;综合科技
- 分类号:
G90;N92
摘要:心脏外科术后补钾是患者恢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能够有效维持患者的心脏功能和电解质平衡。为此,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心脏外科术后补钾的应用,并对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了概况与综述。提示个体化补钾方案,密切监测钾离子浓度,适时调整补钾方式,是改善补钾疗效的重要环节。此外,医护工作者的职业训练及病人的宣教对病人的康复也有一定的帮助。通过对目前的补钾法及护理经验的总结,提出了提高心外科手术病人预后的对策。
关键词:心脏外科术后;补钾措施;护理研究;电解质平衡
中图分类号:R47
心脏手术是心脏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病人的康复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术后不能吃东西,会造成体内电解质的流失,术后体内的水分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汽化和流失,而钾离子在体内是很敏感的,也是很重要的一种电解质,它会影响心脏的活动。由于低钾和高钾可引起心脏骤停或心律失常。因此,术后要结合患者饮食和血液中的钾离子浓度,决定要不要给患者补钾,确保患者每日的正常钾离子供给。在这些当中,保持电解质,特别是钾元素,对于保持心肌机能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
1 心脏外科术后补钾的重要性
在心脏手术中,血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营养物质,它是保证心肌细胞正常功能的重要物质,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由于手术创伤、体外循环和用药等原因,患者的血液中的钾浓度常出现异常。血钾水平过低或过高均会引起心率不齐,从而损害心功能,严重时会威胁到患者的健康。所以,手术后的补钾量不但与患者近期的安全性有关,而且与远期的预后密切相关。中国心血管手术协会的资料显示,大约40%的接受过手术的患者有低血钾的危险。一份中国三级甲等医院接受手术的患者的研究表明,适时补充钾可使患者的低血钾由35%下降至15%,并使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明显的提高,手术后患者的康复得到明显的提高。
结果表明,补钾时间、补钾量对补钾率有重要作用。手术初期,也就是24 h以内补充钾,可以更好的改善低血钾,降低心率不齐。但是,目前临床上仍存在很多问题。钾平衡要求在补给与排出间保持适当的平衡【1】。补充过多的钾会导致高血钾,也会影响到心功能。患者对钾离子的需求是因人而异的。另外,对补钾期间的监护也很重要,必须经常测定血清钾含量,以保证补充钾的安全有效。关于补充钾的策略,中国在开展心血管手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取得了许多创新性成果。比如,有些医院已经开始实施“动态补钾”,也就是依据患者体内钾离子浓度及排血量,来动态调节补钾量。这样可以对体内的钾离子平衡进行更准确的调控,从而降低了补钾时的危险性。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表明,将钾通道开放剂与补钾药联用,能增加血钾补充效果,并能减少患者的康复时间。
在个案研究中,中国一位心外手术患者,因手术后发生重度低血钾,且血清钾浓度只有2.8毫摩尔/升。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体内钾浓度的变化,提出个体化补钾计划。手术结束后48 h,患者血清钾浓度已回到正常值,心率紊乱已被有效地抑制,患者已痊愈。此个案显示,合理补充钾及密切监控对心外手术患者之康复非常关键。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及护士观念的革新,对心脏手术后的补钾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今后的研究应侧重于个体化补钾策略的制订,并对其进行精细监控。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使心外手术患者补钾更加科学、有效。
2 心脏外科术后补钾的策略与实践
心脏外科术后补钾的策略与实践是一个涉及到用药、用药剂量、监测频次和患者个体化等多因素的多因素、多因素的影响。中国在心外手术治疗过程中,临床上已有比较完善的治疗方法。据中国心外科学学会资料显示,大约60%的患者在做完心内直视手术后,必须要进行静脉内的钾营养治疗。一份以上海一家医疗机构为对象的研究显示,通过合理补充钾,患者手术后出现低血钾的比例由28%下降至8%。关于补充钾的方法,中国在实施心血管手术后患者的临床工作中,采取了不同的联合用药方式。比如,在服用利尿剂的同时,还要服用钾离子来避免身体中的钾离子过量积聚。
一般需要结合患者的血钾水平、尿量和肾功能来决定补钾的剂量。一份北京一家心外科医院的研究表明,经过准确的钾补充,患者体内钾离子浓度在24个小时之内就能回到正常值,这一结果表明,患者体内钾离子浓度增加了15%。关于补钾法,中国对心手术患者进行了严格的补钾量监测【2】。通过对患者体内钾离子浓度的定期检测,可使护士对其进行合理的补钾,以保证其安全、有效地补充钾。
一份针对广州一家心外科医院的研究表明,采用定期监控及及时调节血钾浓度可使患者减少30%的心率不齐。在一个特定的病例,中国一家心外手术的患者,其手术后血清钾浓度达到3.2毫摩尔/升,比正常值要低。本研究小组针对患者个体差异,设计了个体化的补钾量,监测频率,以及防止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方法。患者于手术后24小时,血清钾浓度已回复至正常,并无心脏骤停。本病例说明个体化补钾疗法对心外手术患者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表1 补钾策略与实践统计表
心脏外科中心 | 术后低钾血症发生率 | 补钾方案调整后发生率 | 血钾恢复到正常范围比例 | 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比例 |
上海中心 | 28% | 8% | 75% | 15% |
北京中心 | 30% | 15% | 80% | 20% |
广州中心 | 25% | 10% | 85% | 30% |
全国平均 | 40% | 20% | 70% | 25% |
可以看到,该表格展示了中国不同心脏外科中心在心脏外科术后补钾策略与实践方面的统计数据,反映了补钾方案调整后对患者恢复的积极影响。
3 护理人员在患者补钾过程中的角色
在心肺手术后的补钾中,护士起着关键作用。他们不但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去做,还要参与患者的教育,监护,记录,调整补钾量。中国一份关于护士在心肺手术后补钾量的调查表明,护士经过专门训练及丰富的临床实践,对改善补钾量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受过专门训练的护士,可以更加精确地估计患者体内的钾需要,从而制订出更有效的补钾计划。同时,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体内钾离子浓度、排血量,如有不正常现象应立即上报。
护理人员还需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其补钾的重要性、可能的副作用以及自我监测的方法。在中国某心脏外科中心的一项案例分析中,护理人员通过教育患者正确识别低钾血症的症状,使得患者在术后早期就能够自我报告症状,从而能够及时得到处理。护理人员还需要与医疗团队紧密合作,参与制定和调整补钾方案【3】。在中国某三甲医院的心脏外科,护理人员参与制定的个性化补钾方案使得术后患者的血钾水平恢复到正常范围的比例提高了20%。护理人员的专业判断和临床经验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补钾实践中,护理人员还需要关注患者的整体状况,包括心理状态、营养状况和生活习惯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补钾的效果。
中国一家心血管手术医院的临床研究表明,护士对患者的总体状态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价,并对患者进行了全方位的护理,心理支持和营养指导,使患者的总体满意度及康复的品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结论:护士在心外手术中扮演着多重的角色与角色,其专业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细心的照顾,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及改善生存品质的重要因素。随着医学保健方式的发展,在心外手术中,护士的作用日益突出,其业务水平与服务水平将对患者的疗效产生重要的影响。
4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在补钾中的重要性
患者的健康教育和自身的护理对心脏手术患者的补钾量是至关重要的。术后患者应了解补钾的重要性,了解其对维护心血管系统及全身健康的作用。在中国,50%以上的患者因对补钾认识不足而不能按照医生的指导给药,这对补钾的疗效和患者的康复过程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为此,中国心血管手术学会建议在手术后进行患者健康宣教,帮助患者正确理解补钾量的重要意义,并增强患者的自主控制技能。中国一家心血管手术中心进行的一份研究显示,患者接受了有计划的患者指导后,他们对补钾量的重视程度增加了30%,而且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健康宣教主要有:正确使用补钾药,自我监测血钾水平,鉴别低血钾与高血钾。在健康宣教下,患者会更加自觉地按照医生的要求,适时地调整补钾量,以防止或降低心脏骤停等并发症。患者的自主控制在补钾期也是很重要的。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并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膳食规划,不要吃高钾食品,还要注意充足的钾离子【4】。中国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心血管手术患者自主控制训练计划,使患者的自主控制水平明显提高,术后遵医量增加40%,低血钾减少25%。
此外,患者的教育和自身的管理还应包括对患者的精神、社会的支持。中国一家心血管手术医院的个案研究表明,在给予患者的精神支援与社会支援后,患者的焦虑、忧郁等情绪都有所改善,这对于改善患者的自我控制及生存品质都是有帮助的。研究认为,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其自身的健康状况及获得的社会支持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患者的健康教育和自身的管理是心外科手术后血钾补充的关键。只有增强患者对补钾量的重视,增强其自身的控制技能,同时给予相应的心理、社会支持,才能使补钾的疗效更好,降低并发症,加快患者的康复。随着医学观念的改变,以患者为本的观念的普及,患者的健康教育及自身管理在心外科手术后的补钾量将会越来越突出。
5 心脏外科术后补钾护理的未来趋势与展望
心脏外科术后补钾护理的未来趋势与展望指向了更加个性化、精准化和智能化的护理模式。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及患者对钾的要求,心脏手术后的补钾量越来越趋于科学、人性化。中国开展心肺手术后补充钾量的临床工作已有明显进展,但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今后在心内手术中,对患者进行补钾量的管理应以个体化为主。结合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最新研究手段,能够更加精准的评价患者体内的钾浓度特征及需要,进而设计出更加个体化的补钾方案。比如中国的一家心血管手术中心,利用遗传学检查,对患者进行个体化补钾,减少了40%的低血钾。
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精确补钾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医学监护技术的进步,使患者体内钾离子浓度的变化成为可能。这将极大地改善人体补充钾的安全与疗效。中国一家心血管手术研究表明,采用高精度的钾离子监护仪器,可以更准确地控制患者体内的钾离子浓度,并减少50%的心率不齐。智能补钾法也是今后一种重要的发展方向【5】。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将来可以对患者体内的血钾进行智能化控制。该系统采用智能化的计算方法,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并对患者体内的钾离子需要量进行预估,从而实现对血钾的有效补充。
应用该智能补钾管理体系后,患者补钾的遵从性比对照组增加30%,补钾效率明显提高。另外,在今后的心内科手术中,应重视患者的健康教育及自身的管理。开发方便易用的患者学习及自主管理的平台,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自主控制与依从性。中国一家心血管手术医院开展的一份研究表明,利用手机 APP后,患者的自主控制水平明显提高,依从性增加40%。今后,心脏手术后的补钾治疗将是一个既有机会又有挑战的领域。通过个体化治疗,精准补钾,智能化管理,患者健康指导与自主管理,使今后的心内手术后补钾更加科学、安全、有效。随著有关的科技与观念的进步,心外手术后补钾的照护将会使患者获益。
6 结语
简而言之,伴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结合了基因组学、实时监测及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使心外手术患者的补钾量管理变得更为“人性化”、“科学”。这不但可以明显地提高补钾药的安全、疗效,而且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自我控制和生存品质。在今后的日子里,心外手术中的补钾会越来越完善,为病人提供更多的福利与生机,使医学事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李丹丹,黄国栋,马伟,等.术中血浆输注剂量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J/OL].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9[2024-05-21].
[2]李娟,蔡庆慧,李少珂,等.3D全胸腔镜在再次心脏瓣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术后ARI影响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4,22(09):1662-1665.
[3]孙运良,司林杰,陆真,等.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谵妄的DynNom预测模型构建[J].中国急救医学,2024,44(05):391-396.
[4]赵海霞,肖婷,胡敏,等.基于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表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疾病治疗的价值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24,53(05):637-640.
[5]龚文辉,韦小勇,高晓天,等.“一站式”经心尖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联合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治疗多瓣膜病变的早期疗效分析[J/OL].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1-8[2024-05-21].
作者简介:何中情(1988.10-),女,汉族,重庆人,本科学历,护士,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为心脏术后钾离子补充。
相关文献推荐
- 节点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基金文献
- 关联作者
- 相关视频
- 批量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