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入伍新兵忠诚意识培育路径探析

张红艳 王璐

南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摘要: 摘要:加强新时代入伍新兵的忠诚意识培育既是习近平新时代强军思想的明确要求,也是我国应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有之意。结合入伍新兵的特点,遵循忠诚意识培育原则,从全员育人、环境育人、理论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五个方面探讨全员、全程
  • DOI:

    10.13738/j.cnki.acc.qklw60536

  • 专辑:

    科学Ⅰ辑;信息科技

  • 专题:

    信息、科学;综合科技

  • 分类号:

    G90;N92

摘要:加强新时代入伍新兵的忠诚意识培育既是习近平新时代强军思想的明确要求,也是我国应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有之意。结合入伍新兵的特点,遵循忠诚意识培育原则,从全员育人、环境育人、理论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五个方面探讨全员、全程、全方位新时代入伍新兵忠诚意识培育路径,有助于将忠诚意识外化为入伍新兵的行动,内化于入伍新兵的灵魂

关键词:入伍新兵;忠诚意识;全员育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部队座谈和各级讲话中多次谈到:“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1]。这为部队建设提出了根本的指导方针和行为遵循。新时代入伍新兵是部队的新鲜血液,他们富有朝气和可塑性,把他们打造为有血性、有勇气和灵魂的军人,锤炼为绝对忠诚、绝对可靠、可堪大任的新时代军人,是新时代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题中应有之意

1 新时代入伍新兵忠诚意识培育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们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必须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加强新时代入伍新兵忠诚意识的培育,既是践行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必然选择,也是应对复杂国际国内环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

1.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一支忠诚可靠的人民军队。新时代入伍新兵是军队的“新鲜血液”,他们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朝气蓬勃但也面临诸多成长挑战,例如缺乏责任感和纪律性。新兵可能对部队的要求和个人使命缺乏清晰认识,而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各种矛盾和挑战日益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引导新兵树立“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价值观,将忠诚意识内化为思想,外化为行动,是军队人才建设的重要环节。

通过忠诚意识的培育,新兵将更好理解其使命,把最初的好奇心转化为爱国情、强国志和报国行,成为党和人民忠诚的钢铁战士,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基础。

1.2 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迫切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局势错综复杂。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局部动荡、局部战乱成为常态。与此同时,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也面临西方敌对势力的遏制与挑战,包括“台独”、“港独”等分裂势力的威胁和周边地区的挑衅。在此背景下,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我国安全环境更加复杂多变。

面对这些挑战,培育入伍新兵的忠诚意识至关重要。打造一支忠诚可靠、能打胜仗的人民军队,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有力保障。这需要通过政治教育和实践训练,使新兵认清形势,坚定忠诚信念,提升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1.3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对安全感的需求也愈发迫切。中国军队作为“人民子弟兵”,是保障人民安全和幸福生活的重要力量。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军队的根本宗旨。新时代入伍新兵应以忠诚为核心,以服务人民为己任,增强守护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

2 新时代入伍新兵忠诚意识培育的原则

新时代入伍新兵忠诚意识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遵循科学原则,实现全方位的思想塑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对历史忠诚”是我军始终保持强大战斗力的关键。入伍新兵的忠诚意识培育应坚持以下原则:

2.1 坚持情感培育与理性引导相结合

忠诚意识的形成源于感性和理性认知的统一。新兵初入军营,对部队生活的认识停留在感性层面,可能因训练枯燥或纪律严格而产生抵触心理。教育者需通过情感共鸣与理性疏导帮助新兵提升认识,深化他们对军人使命的理解。感性共鸣可激发情感认同,理性引导则能帮助新兵形成牢固的价值观念。通过军事训练和思想教育相结合,教育者引导新兵从初步感性认识转化为深刻的理性思考,坚定忠诚信念。

2.2 坚持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相统一

忠诚意识的培育既要明确教育内容,也要优化教育手段。毛泽东曾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是人心”。在全球化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益复杂,教育内容需避免不良思想渗透,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强化正向价值传播。同时,随着科技发展,教育手段需紧跟时代步伐,采用多媒体教学、互动式课堂等方式,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将新兵的忠诚意识融入日常训练与生活中,使教育内容深入人心。

2.3 坚持关心厚爱与价值引领相衔接

新兵来自不同地区,家庭背景与文化经历各异,思想状况存在差异。教育者应关注新兵的心理需求,运用关心厚爱拉近距离,帮助他们适应军营生活。同时,通过系统的价值观引领,树立“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的火种要代代相传”。通过激发新兵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将忠诚意识转化为行动力。

3 新时代入伍新兵忠诚意识培育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这一论述强调,忠诚是青年成长的核心价值,更是新兵融入党和军队事业的思想基础。培养新时代入伍新兵的忠诚意识,应聚焦全员育人、环境育人、理论育人、管理育人和活动育人,通过全方位路径锻造新时代忠诚可靠的钢铁战士。

3.1 全员育人筑牢忠诚

全员育人要求发挥军队全体成员的力量,通过协同合作与全程参与,推动忠诚意识的全面培育。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全育人”理念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同样适用,要求把忠诚教育贯穿于新兵生活的每个环节,形成全员覆盖、全程贯穿、全方位育人的教育体系。

忠诚意识的形成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主体(教育者)、中介(教育手段)和客体(新兵)之间的关系。当前忠诚教育往往侧重于新兵个体(客体),而对教育者的作用关注不足。因此,必须强化全员育人的理念,从多角度推动这一任务的落实:

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军队领导干部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少数,不仅是忠诚教育的组织者,更是实践者与示范者。通过明确干部的责任,加强忠诚培育的目标管理和责任考核,切实发挥其榜样带动作用,确保忠诚意识渗透到部队的各层面。

社会与学校国防教育的协同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的要求,社会和学校应在国防教育中突出忠诚主题。通过传播爱国主义思想、学习革命历史和军魂精神,帮助新兵在入伍前打下忠诚意识的思想基础,缩短其思想转化过程。

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家庭是人格塑造的第一课堂,对个人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影响深远。通过将忠诚教育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发挥家庭在思想引导上的潜力,让新兵从小树立爱党爱国的理想信念,为其成为忠诚军人奠定坚实基础。

3.2 环境育人提升忠诚

马克思曾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塑造人”。环境育人是一种无形的教育方式,其通过营造文化氛围和精神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体思想和行为。军营环境对入伍新兵忠诚意识的培育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构建积极向上的物质与精神环境,可以帮助新兵在潜移默化中内化忠诚意识。

3.2.1 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环境

军队应利用多媒体宣传工具以及传统的板报、广播等形式,宣扬党领导军队的辉煌历史和革命英雄事迹,展示中国军人在维护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中发挥的作用。通过这样的环境氛围,新兵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军人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其忠诚意识。

3.2.2 打造富有教育意义的物质环境

军营可以通过举办升旗仪式、誓词宣誓、悬挂英雄画像、组织红色经典观影等活动,让新兵直观感受到军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通过这些物质化的教育形式,新兵会在参与过程中被深深感染,进一步坚定对党、国家和人民的忠诚。

3.2.3 构建深刻感染力的精神环境

红色文化资源是精神环境建设的重要载体。例如,组织新兵参观革命烈士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通过亲身体验历史情境,感悟革命英雄的忠诚品质和牺牲精神。在这样的精神熏陶中,新兵可以增强对“忠诚”这一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将其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

3.3 理论育人升华忠诚

以先进思想为核心

通过精神塑造引领新时代入伍新兵的忠诚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是指引方向的旗帜,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和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武装新兵,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回答“为谁扛枪、为何打仗”等根本性问题。

 

3.3.1 于强化理论武装

通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兵能够深刻领悟强军思想的精髓,明确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增强理想信念和政治觉悟。同时,创新学习形式尤为重要。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利用自媒体平台如“学习强国”APP,增强教育的互动性和吸引力,使新兵随时随地深化理论学习。

3.3.2 紧密结合实际

通过军事演练和任务执行,新兵在实践中体会理论的指导意义,把忠诚意识转化为具体行动。此外,应采用新兵易接受的语言与方式,将红色经典教育与科技前沿知识相结合,激发新兵兴趣,提升思想深度。

3.4 管理育人守牢忠诚

管理育人是培育忠诚意识的重要手段,通过严格的纪律和规范的管理,将忠诚融入新兵的日常训练和生活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前进道路上,人民军队必须用铁的纪律锻造铁的队伍。”强化管理不仅能塑造新兵的纪律意识,更能培养其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坚定信念。

3.4.1 加强政治纪律教育

新时代入伍新兵多为青年群体,对政治纪律的了解相对不足,需通过严肃党的政治生活、组织“三会一课”等活动,强化其政治意识。通过规范化的组织生活,新兵在集体氛围中接受熏陶,逐步树立听党指挥的思想自觉。

3.4.2 强化作风纪律管理

军队优良作风是革命年代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时代,必须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同时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严格的训练、生活管理和工作规范,让新兵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服从命令、严守纪律的优良习惯,成为作风过硬的新时代军人。

3.4.3 注重保密纪律管理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新兵因缺乏保密意识而泄密的风险增加。需通过剖析典型案例、知识测试和主题宣讲等方式,加强保密教育,帮助新兵树立责任感和保密意识,确保军事信息安全。

3.5 活动育人强化忠诚

活动育人是培育忠诚意识的重要实践路径,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将忠诚内化为入伍新兵的思想信念,外化为具体行动。忠诚意识不仅是一种思想观念,更需要通过实际行动展现和深化。

3.5.1 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

通过“四史”教育,让新兵深刻学习党史、军史和新中国史,理解党和人民军队在革命、建设、改革中的伟大历史贡献。通过“学史明理”“学史增信”等主题活动,引导新兵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增强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责任感。

3.5.2 创新活动形式,增强教育效果

例如,通过“创先争优”活动评选优秀新兵,激励先进典型发挥榜样作用;借助抢险救灾等实际任务,让新兵在实践中体会忠诚的意义;同时,通过竞赛、宣讲、文艺创作等趣味活动,提升新兵参与感和认同感,将忠诚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

3.5.3 实践活动是检验忠诚意识的重要场域。

新兵在日常训练和任务中通过实际行动展现忠诚,同时在复杂环境中锤炼意志、增强责任感,真正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

参考文献:

[1] 求是网 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DB/OL]http://www.qstheory.cn/zhuanqu/2021-08/03/c_1127725720.htm, 2021-08-03.

[2]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人民出版社,2022:21.

[3]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人民出版社,2022:55.

[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有限公司,2017:415.

求是网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振聋发聩[DB/OL]http://www.qstheory.cn/zhuanqu/2021-08/27/c_1127801606.htm?ivk_sa=1021577j, 2021-08-27.

项目来源: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3JL013)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力观研究阶段性成果


更多
引文网络
  • 参考文献
  • 引证文献
  • 共引文献
  • 同被引文献
  • 二级参考文献
  • 二级引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