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I:
10.13738/j.cnki.acc.qklw60536
- 专辑:
科学Ⅰ辑;信息科技
- 专题:
信息、科学;综合科技
- 分类号:
G90;N92
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服务在提高呼吸内科护理质量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患者120例作为对象研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服务方法,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完成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要比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护理后自护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内科护理过程中,运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方式,能够优化护理质量评分,提高护理满意度,运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呼吸内科;护理质量;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护理学]
学科分类号:1011[护理学]
0 引言
医院呼吸内科接收的患者数量较多,日常护理任务艰巨。患者临床治疗护理中,如果不能为其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很容易引发呼吸感染等并发症。而且患者存在呼吸系统疾病,有明显的特殊性,需要临床护理辅助各项治疗。为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护理问题进行总结,关注护理过程中的细节,根据现代护理要求切实提升护理质量。在优质护理中把患者放在中心位置,总结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为患者制定合适的护理方案,构建科学合理的护理方式。呼吸内科患者疾病比较复杂,病情变化快速,咳嗽、胸闷的症状为患者带来非常大的痛苦,将会对患者生活质量带来较大的影响。所以,在治疗当中给患者提供适合的护理干预很关键。常规的护理服务在于帮助患者恢复病情,并未充分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护理效果并不乐观,患者满意度下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患者开始提出了对护理服务更高的要求,优质护理能够以人为本,注重患者身心舒适程度,运用更全面的护理服务手段,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加速患者康复进程。因而,为了能够满足患者逐步变化的护理需求,呼吸内科要落实优质护理,从而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呼吸内科患者120例作为对象研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全部患者当中男性患者66例,女性患者54例,年龄35-78岁,平均患者年龄(55.12±5.60)岁,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服务方法,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方法:
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做好心理护理工作。以下是对具体护理措施进行详细分析的内容。首先,我们需要对护理模式进行改革。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院特色的护理计划。为了促进科室的发展,成立了一支专业的护理团队,对小组成员的职业能力进行了全面评估,以了解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水平,并选出了负责人。此外,我们还为小组内存在弱项的人员提供了专业培训,以提升他们的优势。第二,健全管理制度。为了更好地提供患者服务,必须合理规划护理团队成员,明确具体的护理内容,并要求护理人员保持端正的态度,各司其职,同时对科室现有的护理责任制度进行全面完善。其次,应当加强与他人的交流,并对其进行细致的观察。另外还要注意与家属以及其他护士的联系,保证他们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工作。与患者进行及时的交流是日常护理的必要环节,以了解其病情变化情况,并在出现异常情况时采取科学的处理措施,同时及时向医生反馈患者身体变化的情况。合理控制膳食结构,减少摄入高热量食物,适当增加低热量或不含糖食品。第三条,实施膳食调控。另外还要根据不同阶段和疾病类型选择合理营养食谱,保证患者可以吃得好,吃得饱。为了确保患者的饮食健康,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饮食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患者的饮食偏好,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通过多种形式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和保健知识宣传,增强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其生活质量。第四条建议,加强对健康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同时要做好出院回访工作,定期与家属沟通病情和生活起居等相关问题,帮助患者树立良好心态,减少疾病复发次数。为了提高患者对自身病症的认知水平,纠正错误的认知,并增强患者的依从性,我们需要采用恰当的方式进行健康指导。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时刻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做好心理辅导和支持工作。第五条,强化心理干预的力度。为了缓解患者在患病后的心理恐惧,护理人员需要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以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使其能够勇敢地面对疾病,并积极地接受治疗。
1.2.1健康教育
护理工作者要给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按照患者实际情况给患者介绍疾病情况,降低患者的错误认知,避免出现各种并发症,降低治疗困难程度。护理人员还要按照患者具体情况,运用讲座、分发手册的方式,让患者充分了解病情、注意事项和自我护理技巧等内容。以健康教育的方法来强化患者的健康认识,促使患者更加关注自我防护,在平时生活中远离疾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复发。
1.2.2心理护理
护理工作人员要积极主动和患者保持沟通交流,主动了解患者的情况,掌握患者的内心变化,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帮助患者解决问题,为患者介绍治疗疾病的案例,强化患者的自信心,提高患者的依从度,增强临床治疗效果。
1.2.3环境护理
护理人员每天严格控制好病房的温湿度,确保病房定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时对病房展开消毒。护理人员在患者床尾贴上安全警示的标识,及时提示患者风险事件,避免患者产生意外,保护患者人身安全,促使患者尽快恢复。
1.2.4病情护理
护理人员要求患者保持侧卧位姿势休息,定时展开翻身。并且,叮嘱患者采用淡盐水的方式来漱口,睡前要刷牙,及时对患者口腔、鼻腔中的污物进行处理,确保患者畅通呼吸状态。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戒烟,预防患者气管受到较大的影响,密切关心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反馈处理不正常的情况。护理人员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状况和呼吸情况,保障患者各项指标维持稳定状态,控制各项数值在正常范围中,关注提高患者的呼吸能力,保持稳定的呼吸状态,持续恢复患者的呼吸功能。
1.2.5用药护理
护理人员要明确患者用药的具体原则,提供给患者合理用药服务,严格结合查对制度,规范进行操作,减少给药差错出现率。护理人员还严格监测患者服用药物的情况。针对特殊的药物,反复多次实施指导患者,提供有效运用,当患者服用药物后,要严密观察患者情况,一旦发现异常,要立即通知医生做好及时处理。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
分析两组自护能力。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SPSS22.0的方法分析数据资料,差异具备的统计学意义采用P<0.05的方式进行表示。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
护理完成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x±s)
组别 | 例数 | 基础护理质量 | 护理服务能力 |
观察组 | 60 | 95.60±3.53 | 96.16±2.34 |
对照组 | 60 | 82.14±2.26 | 83.21±1.17 |
P | <0.05 | <0.05 |
2.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要比对照组更高(P<0.05),具体情况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 非常满意 | 满意 | 一般 | 不满意 | 总满意度 |
观察组(n=60) | 25(41.67) | 18(30.00) | 15(25.00) | 2(3.33) | 58(96.67) |
对照组(n=60) | 20(33.33) | 14(23.33) | 14(23.33) | 12(20.00) | 48(80.00)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2.3分析两组自护能力
观察组护理后自护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自护能力(`x±s)
组别 | 健康知识评分 | 自我概念评分 | 自我护理技能评分 | 自我责任感评分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观察组(n=60) | 30.75±4.97 | 45.55±4.43 | 30.03±1.34 | 37.41±1.39 | 30.59±3.44 | 40.09±1.47 | 24.99±1.31 | 35.63±1.59 |
对照组(n=60) | 30.99±4.43 | 41.39±4.14 | 29.94±1.46 | 33.11±1.64 | 30.39±3.47 | 31.94±3.53 | 25.04±1.49 | 30.54±1.41 |
t | 0.2308 | 4.3931 | 0.2908 | 12.8074 | 0.2621 | 13.6474 | 0.1614 | 15.3364 |
p | 0.8180 | 0.0000 | 0.7720 | 0.0000 | 0.7939 | 0.0000 | 0.8722 | 0.0000 |
3讨论
患有呼吸内科的病人,病情变幻莫测,咳嗽和胸闷等症状给他们带来了难以承受的痛苦,这将对他们的生活品质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对于呼吸科患者来说,及时进行有效的临床救治是必要的。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为患者提供恰当的护理干预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医疗护理模式主要是根据医生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方案来完成患者的诊疗工作,这种方法无法体现患者实际情况,也不能保证患者健康和安全。传统的护理服务未能充分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导致护理效果不尽如人意,患者的整体满意度也随之降低。因此,需要积极地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以保证护理服务质量。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优质护理应该以患者为中心,注重患者身心的舒适度,采用更加全面的护理手段,从而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呼吸内科所接收的患者多为危重症患者,尤以老年患者居多,其发病后需接受长时间的治疗,同时对环境的要求较高,这也会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配合度不佳,长期治疗容易形成消极情绪,影响治疗的积极性,甚至可能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同时,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和免疫力降低等原因,使得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升高,严重情况下会造成呼吸衰竭甚至死亡,给患者带来巨大威胁。因此,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问题,社会各界纷纷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课题将主要探讨影响呼吸内科临床护理效果的相关因素和对策。据分析,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因素众多,因此在实际的治疗护理过程中,必须全面干预以确保患者的健康。为此,护理人员需要在现有的护理基础上不断进行优化,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预后。
医院当中的呼吸内科属于一个比较重要的科室,涉及到非常复杂的疾病类型,所收治的患者大部分是老年人,容易长时间反复发病住院,与此同时,患者体质较为虚弱,病情发复发作,长时间无法治愈,这样会影响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因此,医院呼吸内科临床护理开始运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方式,构建起良好的护患关系。
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能够加速患者恢复的进程。为了更好地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要为他们提供绩效考核,制定合理的考核计划。在呼吸内科护理过程中的优质护理当中,重点包括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环境护理、用药护理、病情护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通过这一系列的护理服务方法,让患者意识到来自于护理人员的关心和爱护,更主动和护理人员展开交流,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和护理的依从度。
总而言之,呼吸内科患者运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提高护理质量,还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运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张晓燕,王萌,彭露霞.优质护理对血液病患者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期间情绪状态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J].中外医药研究, 2023, 2(10):78-80.
[2] 朱慧柔.以点带面思路在提升呼吸内科中医护理管理质量中的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4(10).
[3] 桑菁.优质护理在呼吸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003):000.
[4] 林菲.责任管理+绩效考核在呼吸内科护理质量提升中的应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10.22
[5] 周皎,胡瑶,蒋初明.护理层级管理在提高呼吸内科临床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作用[J].中国卫生产业, 2023, 20(17):128-131.
[6] 安晓敏,刘瑞玲,郭彦则,等.优质护理提高呼吸内科护理质量[J].东方药膳, 2021, 000(019):258-259.
[7] 邓娟,张蓓.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临床价值[J].医药卫生:全文版, 2021.
[8] 陈芳,熊文静,吴婷婷.故障树分析法应用于呼吸内科护理管理的效果及改善护理质量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 2023, 20(11):41-44.
[9] 李金梅.精细化护理管理对呼吸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012):000.
[10] 高玲,张总伟.简谈优质护理提高呼吸内科护理质量[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15.24
作者简介:张晓燕(1981—),女,汉族,河北邯郸人,大学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为内科护理学。
相关文献推荐
- 节点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基金文献
- 关联作者
- 相关视频
- 批量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