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的实践探讨

赵晶晶

内蒙古森林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2150

摘要: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道路施工技术在这一过程中也获得了逐步的提升与优化。道路施工质量不仅关系到交通运输的畅通与否,同时也关系到百姓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财产安全。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道路沉降路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进行分析讨论,得出合理
  • DOI:

    10.13738/j.cnki.acc.qklw60536

  • 专辑:

    科学Ⅰ辑;信息科技

  • 专题:

    信息、科学;综合科技

  • 分类号:

    G90;N92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道路施工技术在这一过程中也获得了逐步的提升与优化。道路施工质量不仅关系到交通运输的畅通与否,同时也关系到百姓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财产安全。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道路沉降路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进行分析讨论,得出合理的道路沉降路基路面施工方案体系,希望可以起到参考的作用。

关键词:道路;沉降;路基;路面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道路工程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道路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往往存在诸多问题,如沉降不均匀、路基压缩变形、排水效果不理想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还可能对行车安全造成威胁。因此,深入研究道路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对于提高道路工程质量、保障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道路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优化的意义

(一)提高道路使用寿命

对道路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进行优化与改进,这对提升道路使用寿命具有显著意义和关键价值。通过使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与施工材料,将会减少路基路面沉降、裂缝等问题的发生,降低路基压缩变形,从而延长道路的整体使用寿命。优化施工技术也将会提高路基路面的抗裂性能以及使用耐久性,减少后期维护消耗的成本,降低由于路基路面问题导致的道路封闭和交通拥堵,保障道路的畅通[1]。

(二)保障行车安全稳定

道路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的优化,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优化后的施工技术能够确保路基路面的平整度和稳定性,减少路面沉降和裂缝,降低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颠簸感,提高行车舒适性。此外,优化施工技术还能提高路基路面的抗滑性能,减少雨天或结冰路面上的滑行风险,有效保障行车安全,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三)提升道路整体质量

在道路沉降段施工的过程中,优化路基路面施工技术,将会提升道路的整体质量。在优化之后,施工技术可以确保路基路面的结构合理、材料选择恰当,积极提升路基路面承载能力以及抗变形水平。另外,优化施工技术也将会从源头上提升施工效率,降低施工的整体成本,保障工程质量符合设计的实际要求。这一工作的开展,将会有助于提升道路整体质量,进而为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保障与支持[2]。

(四)促进可持续发展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来说,对道路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进行优化,将会具有重要意义和关键价值。对施工技术实现优化,有助于减少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与影响,降低施工期间的能耗以及污染。另外使用环保材料与技术,将会降低道路对自然资源造成的消耗,积极提升资源利用的效率水平。除此之外,优化施工技术也将会提升道路使用耐久性,减少后期维护与更新改造的需求,达成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二、道路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体系

(一)沉降监测与预防措施

沉降监测包括沉降监测系统、数据采集与分析、沉降评估与预警三方面。沉降监测系统用于实时监测路基路面的沉降情况,这一系统通过高精度的传感器以及数据处理技术,对路基和路面在施工和运营期间的沉降变化进行连续监测,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持。通过对收集到的沉降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沉降监测系统可以评估沉降的原因以及程度。这些原因包括自然地质条件、施工过程中的不当操作、材料质量不达标、荷载变化等多种因素。通过对沉降原因进行准确识别,工程技术人员可以使用对应的措施,例如调整施工方案、优化材料配比、加强地基处理等,减少沉降事故的发生与出现。想要做好沉降监测,通过评估得出数据非常重要,评估技术是沉降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对当前的沉降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与考虑,还能够预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沉降的大致趋势。这种预测能力对于道路的长期维护和安全管理至关重要。通过预测沉降趋势,可以提前规划维护工作,避免因沉降导致的路面损坏和安全隐患。

(二)路基处理与加固技术

路基压实。通过采用先进的压实设备和技术,对路基进行充分的压实,可以有效提高路基的密实度和承载能力。这一过程不仅能够减少路基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沉降,还能降低路基在使用过程中因自然因素(如温度、湿度等)引起的变形,从而延长路基的使用寿命。

路基加固。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我们常常会使用土工合成材料、钢筋网等加固材料,对路基进行加固处理。这些材料能够增强路基的抗变形能力,提高路基的整体稳定性。特别是在路基沉降严重的地段,加固技术的应用尤为重要。

路基排水。通过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可以有效排除路基中的水分,防止路基因水分积累而软化沉降。排水处理主要包括地表排水、地下排水和路基内部排水三个方面。地表排水主要通过设置排水沟、排水渠等设施,将地表水分迅速排除;地下排水则通过设置地下排水管道、暗沟等,将地下水分排出路基;路基内部排水则通过设置盲沟、透水层等,使路基内部水分得到有效排除。

(三)路面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

想要保障路面质量,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优化也属于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部分技术涉及到路面结构的设计优化、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方面,路面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荷载分布、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等相关影响,确保路面具有良好的承载性能以及耐久能力[3]。

在路面结构设计优化过程中,必须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例如荷载分布、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等,确保路面结构可以适应各种外界环境额度影响。荷载分布的合理性将会直接关系到路面的承载性能。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确保路面可以均匀承受车辆荷载,避免局部过载导致的路面损坏。同时,温度与湿度的变化属于路面材料性能变化的一项主要因素,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对路面结构额度影响,增强路面耐久性。

材料选择属于路面施工期间的一项关键步骤,不同类型路面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特点,例如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高强度与耐久性,而沥青混凝土路面则是拥有良好的抗滑性与舒适性。在选择材料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路面使用需求和设计标准来进行选择,达到最佳的路面性能。

三、道路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施工质量问题

路基填筑期间,由于填料选择不恰当、层厚控制不严格、压实度不足,导致发生沉降问题。路面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并未充分考虑到荷载分布、温度变化等相关因素,致使路面基层厚度不足,材料配比不够完善,导致路面出现裂缝、坑槽等病害。除此之外,施工期间的质量控制不够严格,施工人员的操作不够规范,使用的各类材料检测不全面,以及施工设备老化等问题,这些都极大的影响了路基路面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寿命[4]。

(二)沉降监测与评估不足

在道路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过程中,沉降监测与评估工作存在明显不足。一方面,监测设备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现有的监测设备精度有限,难以满足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沉降监测需求。另一方面,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不足,沉降评估方法单一,导致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影响施工决策和工程进度。例如,2024年8月1日,武汉市文博路与后湖大道交汇处发生路面沉降,官方通报指出沉降是由轨道交通12号线施工区域的涌水涌砂所引起的。由于沉降监测和评估不足,导致沉降发生时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影响了交通和高铁运行。

(三)施工技术更新缓慢

目前我国施工技术更新较为缓慢,一些老旧的施工方式依旧在使用,例如传统的压实技术、路面结构设计等,这些方法现如今已经很难满足现代化道路建设的实际需求。除此之外,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推广力度不足,导致施工效率因此比较低,成本也随之增加。另外,施工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不够完善,缺乏对新技术的全面研发与深度开发,极大的限制了施工技术的进步[5]。

四、道路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优化策略

(一)质量优化策略

为了达成道路沉降路段路基路面的施工质量优化,核心任务在于强化施工前期的材料选择以及质量控制。施工准备期间,必须要始终严格遵循对应的规范以及标准,积极选择路基填料以及路面材料,确保质量符合设计要求以及工程标准。结合工程实际,准确设计材料配比,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现场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同时,施工工艺的制定也需要细致入微,充分考虑施工条件、材料特性、工程需求。在施工期间,使用先进的压实技术以及设备属于保证路基密实度以及路面平整度的关键,其中包括使用振动压实机、静力压路机等高效率设备,结合科学的压实程序,确保路基填料与路面材料可以得到充分的压实。另外,还需要引入智能化监测系统,实时跟踪施工期间的关键指标,例如压实度、平整度、弯沉等,通过数据分析与比较,迅速识别出施工期间存在的偏差与问题,使用对应的措施开展纠正,确保施工质量可以满足预期标准。

(二)做好沉降监测

在沉降监测这一关键环节,必须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如位移计、静力水准仪、沉降仪、测斜仪等,对道路沉降段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监测。这种全方位的监测不仅包括对地表沉降的监测,还包括对地下结构、地基和周围环境的监测,以确保能够全面了解沉降的动态变化。

建立动态监测系统,实时监控路基沉降情况,及时调整施工方案。通过建立覆盖沉降段的所有关键点的沉降监测网络,定期收集和分析监测数据,及时发现沉降的异常情况,如沉降速率的突然增加或沉降量的异常变化。在监测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地质勘察报告和施工设计文件,对地质条件、施工方法、材料特性、荷载分布等沉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定出针对性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以减少沉降对道路结构的影响。

(三)AI辅助沉降原因分析

当监测到道路沉降段出现异常沉降之后,可以使用AI智能分析沉降原因。AI可以针对地质勘察数据、施工记录、气象条件等多源数据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建立起沉降与各因素之间的关联模型。例如,分析地质条件中软土层厚度、地下水位变化对沉降的影响,以及施工期间的压实度不足、填筑材料差异等因素与沉降的关系。AI也可以模拟不同工况下沉降刚发展趋势,预测可能出现的沉降问题。根据分析结果,为施工技术方案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与支持,例如优化填筑材料配比、改进压实工艺等,这将会有助于控制道路沉降,提升路基路面施工质量。

结束语: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建设,促使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也越发关注。加强道路工程项目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对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以及提升出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不断加强对沉降段路基路面加固以及后期维护,才能够有效降低道路沉降带来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黄启垣.基于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研究[J].运输经理世界,2023,(22):127-129.

[2]刘庆斌.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设计要点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16):145-147.

[3]武威.探究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J].中国建材科技,2023,32(02):113-114+101.

[4]陈亚伟.道路桥梁工程中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要点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3,8(02):70-72.

[5]张伟.道路桥梁工程中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散装水泥,2024,(03):103-105.

 


更多
引文网络
  • 参考文献
  • 引证文献
  • 共引文献
  • 同被引文献
  • 二级参考文献
  • 二级引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