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I:
10.13738/j.cnki.acc.qklw60536
- 专辑:
科学Ⅰ辑;信息科技
- 专题:
信息、科学;综合科技
- 分类号:
G90;N92
摘要: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电客车的运行安全会与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之间存在直接的联系,然而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因此,提高电客车司机的应急处理能力是降低事故损失、保障运营安全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的重点所在。
关键词:电客车司机;应急处理;运营安全
前言:
城市公共汽电车驾驶员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直接关系到城市出行服务品质和城市形象。地铁车辆复杂,行车速度高、间隔时间短,电客车司机每一次操作,都直接关系到列车能否安全。一旦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会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不仅是财产损失,还可能导致人员伤亡。为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的“打造素质优良的交通劳动者大军”要求,交通运输部近日组织编制并发布了行业标准《城市公共汽电车驾驶员技能和素质要求》(JT/T 1511—2024),于2024年12月1日正式实施[1]。城市交通系统越来越复杂,采取更多先进和全面的措施来确保其运行的安全性和效率。这不仅需要司机的个人努力,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如何进一步有效提升电客车司机的应急处置能力,是轨道交通行业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提高电客车司机应急处理能力的重要性
(一)保障乘客生命安全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电客车能够承载大量乘客的出行需求,保障其生命安全。在电客车运行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脱轨、突发恶劣天气以及火灾等一系列紧急的情况。如果司机的应急处理能力较差,难以在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反应,就会造成严重的人员财产伤亡问题[2]。例如当电客车内部出现火灾时,应急能力相对较强的司机能够在第一时间采取应急预案,迅速停车并疏散乘客,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火势进行有效控制,避免火势蔓延,最大限度的降低乘客与财产损失。相反,如果司机应急处理能力较差,反应迟缓且存在不当操作,就会导致火势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乘客逃生难度进一步增加,甚至会威胁到乘客的生命。除此之外,在列车脱轨等一系列严重安全事故中,司机若能够及时、准确地通知救援部门,并组织乘客按照事先制定的应急撤离预案紧急撤离,也能够为其争取到珍贵的救援时间,及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能够实现伤亡风险的有效降低。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电客车司机应急处理能力,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二)维护运营秩序稳定
电客车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其运营秩序的稳定性会对城市的正常运转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司机应急处置能力的高低会影响到运营秩序的稳定性。一旦遇到信号故障以及设备损坏等突发问题时,具有较强应急处理能力的司机能够在第一时间判断故障发生的原因,并采用合理的临时措施进行有效应对,尽可能减少对于后续列车运行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例如,在信号系统出现故障而导致当前列车无法正常行驶的过程时,一个有经验且具有较强应急能力的司机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按照事先设定的降级运行模式驾驶列车,从而保持当前线路的基本通行能力,有效避免由于故障的出现而导致全线停运。与此同时,司机还能够在第一时间与调度中心之间进行及时且准确的沟通,对故障信息进行反馈,帮助维修人员尽快解除故障[3]。相反的是,如果司机的应急能力较差,会导致故障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甚至出现列车大范围晚点、停运等等,导致当前城市交通承受巨大的压力,严重威胁到市民的正常出行以及工作与生活的正常秩序。为此,必须进一步实现司机应急处理能力的有效提升,从而满足电客车运营秩序的稳定性需求。
(三)降低运营成本损失
电客车的运营管理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无论发生任何突发事故,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通过提高电客车司机的应急处置能力,能够在事故出现的第一时间将损失降到最低。一旦发生设备故障,应急处置能力相对较强的司机能够对故障发生程度进行准确的判断,并采取正确操作,避免故障恶化造成严重的后果,实现设备维修成本的下降。例如,在列车某个关键部件出现异常问题时,司机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并采取恰当措施。例如平稳停车与降低车速等,只需要对其进行简单的维修,就能够恢复正常使用,有效避免部件完全破损而导致的更换成本的增加。除此之外,在对各种突发情况进行有效应对时,司机采取合理的应急处置措施能够减少其停运时间,避免停运而造成的票务损失或对当前行业以及相关企业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和社会名誉影响。因此,从经济角度来看,也需要进一步实现电客车司机应急处置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提高电客车司机应急处理能力的措施
(一)开展系统专业培训
通过构建系统全面的应急处理培训工作体系,能够实现电客车应急能力的有效提升。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包括火灾,自然灾害与列车故障等[4]。在此过程中需要邀请行业专家与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授课,采用实际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司机能够针对不同应急场景的具体特点以及实际的应对方法进行深入的了解。与此同时,还需要定期组织专项培训课程,针对目前已经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以及应急处理办法进行不断的强化与更新。例如,随着电客车生产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升级,对于各种新型故障的处理模式也需要及时传授给司机。在完成培训工作之后,需要开展严格的考核,保证司机能够掌握相关的技能与知识,一旦考核不通过,需要立即进行补考或再次参与培训,直到达到培训要求为止。定期更新电客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应急需求。通过系统性的培训与考核,能够使得司机在理论层面具有更为扎实的应急处理知识基础。
(二)强化模拟演练
模拟演练是能够实现司机应急处理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在此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应急处理场景进行高度仿真模拟环境的设置,使得司机能够在最接近真实情况的环境中模拟应急操作。在此过程中,可以使用虚拟现实技术以及模拟驾驶舱等先进的技术设备对列车火灾、脱轨与信号故障等一系列紧急情况进行充分模拟。在演练的过程中,要求司机必须严格按照应急预案进行操作,对其反应时间、操作步骤与实际的处理效果进行严谨的记录。在完成演练工作之后,还需要邀请专业工作人员进行总结与点评,指出当前司机应急处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予以更具针对性的优化改进措施[5]。同时可以加强心理应激训练,在紧急情况事件中,不仅需要司机有良好的技能,还需要有强大的心理抗压能力。通过定期开展各种类型的模拟演练工作,能够实现司机实践经验的不断增加,使其在面对真实故障时能够做到更加得心应手、从容不迫的有效应对。
(三)建立案例分析机制
对电客车运营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应急事件案例进行定期的收集与整理,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案例数据分析库,组织段接触司机针对这些案例进进行定期的深入讨论与研究,了解事件背后的原因、发展的过程以及最终的处理结果。通过案例分析工作的开展,能够使得司机从中汲取大量的经验教训,学习他人应急处理工作的成功做法以及避免失误。在培训的同时,还可以鼓励司机分享自己在日常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具类似情况以及具体的处理经验,从而形成共同提升、相互学习的良好工作氛围。对于一些典型的案例来说,可以将其制作为视频资料或者培训教材,以供司机随时学习。通过案例分析工作的开展,能够使得司机从实际案例中充分积累经验,进一步实现自身应急处理能力的有效提升。
(四)完善应急管理制度
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应急管理工作制度能够有效规范司机的应急处理行为,提高其应急处理能力,明确司机在应急情况下所需要履行的职责和拥有的权限,对应急处理工作流程与标准进行规定。与此同时,建立健全应急指挥工作体系,保证在突发事件出现时司机能够在第一时间与维修部门与调度中心等相关单位之间进行高效的沟通与协调[6]。与此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针对应急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开展系统性的监督检查工作,对违反制度的任何行为进行严肃认真的处理。定期对应急管理工作制度进行评估与修订,根据实际的运行情况以及新出现的各种问题对其进行及时的优化、调整与完善,保证制度具有更高的有效性与科学性。通过完善应急管理制度,使司机在应急处理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三、结论
电客车司机应急处理能力的提升是一项系统性的长期工程,为此,我们必须认识到这项工作的紧迫性与复杂性,并持续投入大量的资源和精力。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辅助系统应用广泛,引入智能系统能够提供实时的故障诊断、预警和应急处置建议,可以提高司机应对突发情况的准确性。通过完善培训体系、加强模拟演练以及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等一系列有效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电客车司机的实践能力与应急素养。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培训与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各种突发事件出现时保证电客车司机做到迅速准确的有效应对,最大限度的保障轨道交通运行安全性与稳定性,提高列车运行效率,为广大乘客提供更为安全且舒适的安全出行体验。
参考文献:
[1]周浩然.地铁司机应急处置能力分析研究[J].人民公交,2024,(22):67-69.
[2]陈佳敏,王潇骁,孙煜.城市轨道交通司机辅助排故支持系统研究[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24,(07):14-19.
[3]杨聚芬,顾传扬,刘志钢,等.地铁司机应急处置绩效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23,(01):71-75.
[4]孙孟毅.地铁列车司机应急处置能力的评判标准及其应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0,23(12):143-147.
[5]方智华.关于地铁司机处理故障应急事件的探讨[J].科技风,2017,(11):278.
[6]焦爱军.交通企业加强安全风险过程控制和推进应急处理能力实践[J].交通企业管理,2017,32(03):99-101.
相关文献推荐
- 节点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基金文献
- 关联作者
- 相关视频
- 批量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