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社会发展推动下,环境保护受到更加重视,强化环境保护才能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确保改革发展成果更好经受考验。基于环境保护及影响因素的复杂多元性,必须要做好环境监测实验,才能把握环境保护的本质特点,强化环境保护风险预警意识。对于环境监测实验而言,数据处理与
  • DOI:

    10.13738/j.cnki.acc.qklw60536

  • 专辑:

    科学Ⅰ辑;信息科技

  • 专题:

    信息、科学;综合科技

  • 分类号:

    G90;N92

[摘要]社会发展推动下,环境保护受到更加重视,强化环境保护才能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确保改革发展成果更好经受考验。基于环境保护及影响因素的复杂多元性,必须要做好环境监测实验,才能把握环境保护的本质特点,强化环境保护风险预警意识。对于环境监测实验而言,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实验结果直接关系对环境保护现状及各项举措等的优化。本篇文章主要是立足环境监测实验,对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数据处理;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引下,国计民生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以往粗放型发展模式对生态环境保护造成很大压力,各种形式的生态环境污染或破坏现象,都不利于整个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由于全球范围生态环境问题愈发突出,国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更为重视,对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大形势起到重要作用。但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期性、动态性、复杂性,必须要深刻认识环境监测实验的重要性,科学精准严格的监测实验,能够动态了解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实践落实情况,明确当前地方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不足,从而聚焦人与自然和谐制定更加精细到位的环境保护举措,有助于加快局部乃至整体范围环境保护资源的优化配置。环境监测,实际覆盖范围广,涉及到的监测内容多,必须要强化数据处理及质量控制认知,科学把握相关应用方法,才能依托环境监测实验正确、客观反映实际情况[1]。

1数据处理

1.1预处理

环境监测实验当中,必须要高度重视数据处理及质量控制方法,才能确保实验结果精准度,客观反映环境情况,满足后续科学决策等参考需要。预处理,关系数据整体性分析解读。数据清洗在预处理中扮演重要角色,可将各种无效或者设施设备错误等产生的数据予以剔除[2]。环境监测数据来源多样,包括不同单位或者格式。

1.2数据分析

首先,数据分析方法。数据分析方法,主要是对数据背后的规律特点深究细剖,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环境监测实验当中,统计描述可对整体轮廓提供基本数据认知,但数据呈现的规律特点还需深层次解读。相关性分析,主要是研判不同类型监测指标相互之间关联性。例如,对大气当中PM2.5实际浓度和湿度、温度等相关内容分析,得出负相关或者正相关关系,有助于解释污染物扩散机制[3]。回归分析,则持续推动类似关系量化,构建专门的预测模型。聚类分析,更加注重隐藏模式的深挖提炼。在开展环境监测当中,可将特定时段或者区域污染特征归类,能够加快污染源识别,科学划定污染控制区,对提升环境管理成效大有裨益。

其次,数据可视化。以数据可视化可对数据分析最终结果直接呈现,有助于更加简单理解数据内在关系。数据可视化,能够帮助实验参与人员对数据更好了解,也是加快环境信息非专业化传递的关键。折线图或柱状图等,能够更好展现数据分布特点及发展趋势。例如,柱状图,可对不同地域污染物实际浓度直观比较,折线图能够呈现污染物浓度与时间的相互关系。热力图与散点图,可视化更加高级,能够呈现数据内在复杂关联情况[4]。例如,热力图以颜色深浅对数据值予以呈现,在热点区域当中确保异常值更好识别,散点图主要是解释不同变量的相关特点。

2质量控制

2.1样本采集、保存

对于环境监测实验而言,样本采集是起始阶段,样本质量直接关系实验的质量成效。必须要科学设计与选择采样点,布局采样点要多层面考虑影响因素,包括气象条件、地理环境、污染源实际分布等。以城镇空气质量监测为例,要将采样点分布到居民区、工业区及国省干线等当中,确保功能区覆盖的广泛性、代表性,以此对全面的空气质量情况进行反映。采样方法必须要突出规范化与标准化。负责采样的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行业标准要求实践操作,确保整个采样过程如一。负责采样的工作人员还需要强化自主学习,参加各种教育指导培训,确保对各种采样仪器设备熟练使用,将操作误差等降到最低[5]。选择恰当的采样工具,要考虑样品的属性特点,确保选择的保存方法及采样容器更为合适,避免出现样品变质或者交叉污染等情况。对保存及运输样品同样要足够重视。采集完样品后,需在规定时间送达实验室,确保样品的新鲜度。基于运输等的要求,还需要严格把控样品保存条件,考虑光照、湿度与温度等带来的影响,避免样品运输当中出现变质等。

2.2控制实验室质量

环境监测实验中,实验室处于决定性的影响空间,必须要确保实验室足够稳定,并科学精细控制到位,才能保证最终的实验结果。实验室必须要建构科学精密的环境控制系统,要满足实验室内部湿度、温度等的控制需求,阻断外部可能的干扰影响因素。环境监测实验室当中,实验仪器必须要突出稳定性与精准度,必须要对实验室用到的仪器设备定期开展校准及检修维护。校准基准在选用上必须要经得住考验,满足权威认证要求,还需要做好日常精细保养,增强对各种故障问题发现的可能性,最大限度延长设计使用寿命。

2.3数据审核、验证

在环境监测实验中,数据审核非常关键。正式进行数据录入前,需要做好初步审核。围绕原始数据进行全方位、深层次检查,确保所有的数据精准、无误。一旦发现异常值等,必须要及时处置,避免“带病数据”的存在、录入。数据验证当中,离不开各种科学实验方法支持,最大限度确保数据的精准度。应用最为普遍的即平行样分析,围绕同一个采样点采集多个样本,并进行独立性实验分析,进行最终实验结果分析,满足数据评估稳定性与重现性需求。加标回收实验也有重要影响,即在特定浓度的样品当中添加适量标准物质,对加标前后结果进行分析,明确差异所在,确保环境监测实验数据精准、可靠[6]。

结束语: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必须要深刻认识环境保护的至关重要性,为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动态研判、跟进各种可能的环境污染问题,把握环境保护的规律特点,必须要全方位做好环境监测实验,确保对生态环境有更加客观精准的了解,才可在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实践、措施优化等方面不断改进,更加契合地方生态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为此,必须要高度重视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方法,保证环境监测实验的质量,才能依托环境监测实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整体工作不断迈步突破。

参考文献:

[1]宋献中,陈新,龙文滨.数字化环境监测与企业绿色创新——基于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准自然实验[J].统计研究,2024,41(07):64-76.

[2]李必才,宋娟娟,彭晓贇,等.环境监测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分析——以湖南城市学院为例[J].林区教学,2015,(10):31-32.

[3]曹远鑫,张笑欣,章智洁,等.科教融合的环境监测实验教学——以洪泽湖流域新烟碱类农药污染特征研究为例[J].广东化工,2025,52(03):163-165+177.

[4]高敏苓.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导向的环境监测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校园土壤重金属监测为例[J].人才资源开发,2016,(22):242-242.

[5]王爱丽,商书波,杨飞,等.工程教育认证下“三双三融”实验教学改革探究——以德州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监测实验”课程为例[J].德州学院学报,2024,40(04):91-95+105.

[6]王维大,姜庆宏,李玉梅,等.新工科建设驱动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环境监测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36):19-20+23.



更多
引文网络
  • 参考文献
  • 引证文献
  • 共引文献
  • 同被引文献
  • 二级参考文献
  • 二级引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