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I:
10.13738/j.cnki.acc.qklw60536
- 专辑:
科学Ⅰ辑;信息科技
- 专题:
信息、科学;综合科技
- 分类号:
G90;N92
摘要: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与实践,确保体育教学与核心素养培育的需求相适应。基于这样的理念,本文深入剖析小学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详细分析当前小学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具体的实践策略。通过这些改革举措的实施,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并且优化小学体育课程体系,从而为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核心素养;课程改革;实践探索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核心素养的培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路向。小学阶段,体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在落实核心素养的理念下,传统的小学体育课程模式已难以满足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所需能力与品质的要求。因此,如何基于核心素养对小学体育课程进行改革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探究意义。通过研究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实施,能够促进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运动技能、体育认知和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体育基础,也能够为推动小学体育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小学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
小学体育核心素养包括体育意识与习惯、运动能力与技能、体育认知与理解以及等。体育意识与习惯关注学生应具备强烈的体育意识,要求许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深刻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个人健康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这种意识的培养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将体育融入日常生活,并且逐渐养成规律的体育锻炼习惯[1]。运动能力与技能素养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需要掌握多种基本运动能力并在此基础上熟练掌握各类运动技能。运动能力与技能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色,更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体育认知与理解涵盖学生对体育知识、体育文化、体育历史以及运动规则等方面的认知与理解。学生应了解不同体育项目的起源、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并且熟悉体育竞赛的规则与礼仪,掌握基本的运动生理和运动心理知识。体育精神与品德则强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坚韧不拔的毅力、并在体育运动中遵守规则的意识以及尊重他人的品德。在体育活动中,学生通过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或参与竞争,从而学会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如何面对胜利与失败,如何遵守体育道德规范。
二、小学体育课程现状分析
(一)教学目标偏离核心素养
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过于注重学生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这样的理念下,小学体育教学往往围绕体育考试项目或传统体育项目的技能训练展开,如在田径项目的教学中,教师大多数情况情况下只是单纯强调学生在 50 米跑、立定跳远等项目上的成绩提升,但在教学中忽略了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体育认知的拓展以及体育品德的塑造,进而导致教学目标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脱节。
(二)教学内容缺乏多样性
现阶段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所实施的体育教学内容相对单一,大多以传统体育项目为主,且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足。例如,在小学阶段的体育课程中,教师长期重复教授田径、篮球、足球等项目的基本技能,没有结合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需求融入针对性教学内容,加之缺乏对新兴体育项目和体育文化、体育健康知识的引入。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逐渐降低,因而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需求,也不利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全面形成。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实践策略
(一)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
在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丰富教学内容,这可以通过引入新兴体育项目实现。在体育课程建设以及改革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和时代发展需求,然后适当引入新兴体育项目。新兴的体育教学项目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2]。其次,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增加体育文化和体育健康知识的教学内容。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体育历史、体育名人故事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传统等,从而丰富学生的体育认知。最后,在创新教学方法过程中,教师一是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体育教学情境将教学内容融入到特定的情境中,从而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运动技能。如在教授“快速跑”时,教师可以创设“消防员救火”的情境,将学生分成小组,模拟消防员在火灾现场快速奔跑救援的场景,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在完善体育评价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推进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日常体育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习惯养成情况。强化对学生运动能力与技能的评价,这可以通过采用技能测试、比赛表现和运动数据记录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运动能力与技能水平。例如,教师在篮球技能评价中,除了测试学生的运球、投篮、传球等基本技能外,还可以通过篮球比赛观察学生在比赛中的战术运用、团队协作以及个人表现等情况,进而全面评价学生的篮球运动能力。结合核心素养的需求,教师还可以强化体育认知与理解评价。在评价中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体育知识竞赛等方式评价学生对体育知识、体育文化、运动规则等方面的认知与理解程度。其次,在评价方式上应实现多样化。评价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技能测试和作业批改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教师的评价应注重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激励性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学生自评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体育学习情况,并且发现自己的问题和进步空间。学生互评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团队意识。
结论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与实践是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和学生全面发展要求的必然趋势。教师在推进改革过程中,通过深入剖析小学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并实施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可以有效地推动小学体育课程的改革进程,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并且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更好地优化小学体育教学的理念和方法,进而为小学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赵楠.核心素养下提高小学生体育运动技能的有效策略[J].家长,2024,(11):16-18.
[2]郭克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4,(07):100-102.
作者简介:张应彩(1993-03),女,籍贯:贵州遵义,贵阳市花溪区小孟园区第一小学二级教师。学士学位,研究方向:小学体育教学
相关文献推荐
- 节点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基金文献
- 关联作者
- 相关视频
- 批量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