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质量管理视角下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路径

徐允扬

连云港市赣榆区市场监管事务服务中心 江苏连云港 222100

摘要: 在全面质量管理视角下审视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路径,对于保障消费者健康和推动食品行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当前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存在多方面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对策来完善管理路径,提升检测技术设备水平和健全追溯体系实现对食品质量的有效监控和问题溯源
  • DOI:

    10.13738/j.cnki.acc.qklw60536

  • 专辑:

    科学Ⅰ辑;信息科技

  • 专题:

    信息、科学;综合科技

  • 分类号:

    G90;N92

摘要:在全面质量管理视角下审视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路径,对于保障消费者健康和推动食品行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当前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存在多方面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对策来完善管理路径,提升检测技术设备水平和健全追溯体系实现对食品质量的有效监控和问题溯源,希望能够全方位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促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路径

食品质量安全与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同时也对食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也日益严格。

一、全面质量管理视角下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由于食品行业快速发展新的食品种类以及生产工艺不断涌现,但部分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存在严重滞后,相关标准未能及时更新,一些新兴的功能性食品成分和功效的检测标准在现有体系中尚不完善,使得企业在生产这类产品时缺乏明确指导,难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且不同地区之间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存在差异给跨区域经营的食品企业带来极大困扰,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和管理难度[1]。

(二)人员素质与意识不足

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等环节的从业人员普遍缺乏系统的质量安全专业知识培训,一线生产工人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范以及微生物污染的防控等知识了解甚少,操作过程中易因无知引发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一些小型食品加工厂工人为延长食品保质期随意超量使用防腐剂,却不了解过量使用防腐剂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食品企业的管理人员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解和运用不够深入,无法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融入企业日常管理致使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难以提升,部分企业管理者为追求短期经济利益不惜牺牲食品质量安全,他们觉得只要产品能经由基本的质量检测就可投放市场,而忽视了消费者的健康和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供应链管理薄弱

供应商质量控制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小型供应商因缺乏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原材料的种植以及养殖过程缺少科学管理和监督,部分农户为追求产量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致使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并且供应商的供应能力存在不稳定因素,遇到自然灾害或市场波动时无法按时且按量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这让食品生产企业面临原材料短缺或质量不稳定的风险,进而影响正常生产计划和产品质量。

(四)质量检测与追溯体系不完善

目前一些基层食品检测机构仍采用传统检测方法,这些方法检测速度慢准确性低,无法满足大规模快速检测的需求,而且针对一些新型的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现有的检测技术可能无法及时且准确地检测出来,伴随食品工业的发展一些非法添加物不断出现,检测机构需不断更新检测技术和设备才能跟上形势。

虽然我国已建立一些食品质量追溯系统,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诸多状况,一信息采集不全面不准确,部分企业录入追溯信息时敷衍了事导致追溯信息不完整或错误。信息传递和共享不畅,不同企业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追溯系统缺乏有效对接,消费者和监管部门难以获取完整的食品质量追溯信息,使得出现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时,难以快速且准确地追溯到问题源头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二、全面质量管理视角下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相关部门需加强对食品行业的调研,及时掌握行业动态并组织专家对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尤其针对新兴的功能性食品要尽快制定科学合理的成分和功效检测标准为企业生产提供明确指导,同时加强与国际标准接轨提升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国际化水平,增强我国食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还要消除不同地区之间食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差异,建立全国统一的标准体系为跨区域经营的食品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和管理难度[2]。

企业需强化质量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成立专门的质量监督小组对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监控,该小组要定期对生产车间以及仓库等场所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员工的违规操作行为,开展定期培训课程以及组织案例分析等方式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对质量管理规章制度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员工执行力让员工深刻认识到遵守规章制度对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

(二)提高人员素质与意识

相关部门和企业应联合起来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针对一线生产工人,培训内容应聚焦于食品添加剂的正确使用规范以及微生物污染的有效防控知识,以食品添加剂使用为例,要让工人清楚知晓不同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限量标准,明白随意超量使用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针对食品企业的管理人员,培训应侧重于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深入理解和实际应用,要让他们掌握如何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融入企业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3]。

企业管理者需摒弃只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而忽视食品质量安全的短视观念,他们应认识到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不仅是对消费者健康负责,更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石,企业管理者可通过参加行业研讨会以及学习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等途径树立正确的质量安全意识,管理者要把质量安全意识传递给每一位员工,营造全员重视质量安全的企业氛围。

(三)加强供应链管理

食品企业需优化供应商管理,建立一套完善的供应商评估体系对供应商的资质,生产能力以及质量管理水平等进行全面考察,在选择供应商时不能仅关注价格,更要注重其产品质量和信誉,针对长期合作的供应商企业要与其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并定期对其进行审核和监督,派遣专业人员到供应商的生产基地进行实地考察为了解原材料的种植和养殖过程,保证其符合质量安全标准,同时企业还可与供应商签订质量保证协议,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及时进行退换处理。

强化对食品运输和储存过程的管理,物流企业应配备足够的冷链运输设备,保证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始终处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对于像冷藏食品和冷冻食品这类对温度要求较高的食品要采用专业的冷链运输车辆并安装温度监控设备,实时监测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变化[4]。

(四)完善质量检测与追溯体系

针对基层食品检测机构需加强资源配置和技术支持,政府可借助财政补贴等方式,助力基层机构购置先进的检测设备并开展专业的技术培训,使基层检测人员掌握最新的检测方法和技术,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如此一来基层机构在面对大量食品检测任务时能够更高效准确地完成检测工作,为食品质量安全筑牢首道防线[5]。在质量追溯体系的建设中要保证信息采集全面且准确,企业作为信息采集的主体,应建立严格的信息管理制度要求员工在食品生产加工以及运输等各个环节,详细记录包括原材料来源和生产工艺参数,生产日期以及保质期等相关信息,以农产品为例,要记录种植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和化肥种类及用量等信息,为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企业可采用电子记录方式并进行加密存储,防止信息被篡改。

结论:

实施上述策略且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能够有效完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放心的食品,推动食品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增英.食品检测技术在预包装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25,(10):190-192.

[2]夏家修.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对食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分析[J].食品安全导刊,2025,(10):130-132.

[3]周浩东.全面质量管理视角下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路径研究[J].食品安全导刊,2024,(27):25-27.

[4]齐君君,刘倩,王伟.基于供应链构建食品添加剂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食品安全导刊,2025,(09):25-27.

[5]张慧,赵峰,曹源涛,等.大数据背景下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创新路径[J].中外食品工业,2024,(23):20-22.



更多
引文网络
  • 参考文献
  • 引证文献
  • 共引文献
  • 同被引文献
  • 二级参考文献
  • 二级引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