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I:
10.13738/j.cnki.acc.qklw60536
- 专辑:
科学Ⅰ辑;信息科技
- 专题:
信息、科学;综合科技
- 分类号:
G90;N92
【摘要】:本论文系统探讨焊条烘干与焊接质量的内在联系,通过分析焊条烘干的重要性、烘干参数对焊接质量的具体影响,以及烘干不当引发的焊接问题,阐述焊条烘干在焊接工艺中的关键作用。研究表明,合理控制焊条烘干温度与时间,可有效减少焊接缺陷、提升焊缝性能,为保障焊接质量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焊条烘干 焊接质量 气孔 氢脆
一、引言
焊接作为金属材料连接的核心工艺,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建筑、能源等领域。焊条作为手工电弧焊的主要耗材,其质量直接影响焊接接头的性能与可靠性。焊条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药皮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若使用前未经有效烘干处理,会导致焊接过程中出现气孔、裂纹、电弧不稳定等缺陷。因此,深入研究焊条烘干对焊接质量的影响,对优化焊接工艺、保障工程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焊条烘干的重要性
2.1 防止水分引发的焊接缺陷
焊条药皮在生产、储存及运输环节中易吸收水分。焊接时,高温使水分迅速蒸发形成气体,若无法及时逸出熔池,将在焊缝中形成气孔或夹渣。气孔会减小焊缝有效承载面积,夹渣则破坏焊缝的连续性,两者均显著降低焊接接头的强度与韧性。通过烘干处理,可降低药皮含水量,稳定电弧燃烧,减少焊接飞溅,避免此类缺陷的产生。
2.2 降低氢脆风险
焊条中的水分在高温下分解产生氢气,部分氢原子会扩散进入焊缝金属,形成过饱和固溶体。在焊接冷却过程中,氢原子聚集形成氢气,产生巨大内应力,导致焊缝出现氢致裂纹(延迟裂纹)。特别是对于低氢型焊条(如碱性焊条),烘干处理可有效降低焊缝含氢量,减少氢脆发生的风险,提高焊接接头的抗裂性能。
2.3 提升焊条工艺性能
水分会改变焊条药皮的化学成分与物理性能,影响焊接过程中的冶金反应。烘干后的焊条,其导电性和传热性显著提升,能够维持电弧稳定燃烧,减少飞溅,使焊缝成形更加均匀美观。此外,合理的烘干处理可避免药皮中合金元素的烧损,确保焊缝金属获得预期的力学性能。
2.4 增强焊缝强度与韧性
焊条烘干可有效保留药皮中的易熔物质,防止其在焊接过程中因水分蒸发而流失。去除水分后,焊缝中气孔和延迟裂纹的发生率大幅降低,从而显著提高焊缝的强度和韧性,保障焊接结构的长期安全运行。
2.5 延长焊接结构使用寿命
潮湿焊条焊接形成的气孔、裂纹等缺陷,易成为腐蚀介质侵入的通道,加速焊接结构的腐蚀进程。通过烘干处理降低焊接缺陷,可减少环境因素对焊接接头的侵蚀,延长焊接结构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三、烘干参数对焊接质量的具体影响
3.1 烘干温度与时间的关键作用
焊条烘干效果主要取决于温度和时间参数。烘干不足(温度过低或时间过短)会导致水分残留,增加气孔和裂纹风险;烘干过度(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则可能使药皮开裂、脱落,甚至导致药皮中合金元素挥发,影响焊缝性能。不同类型焊条需采用差异化的烘干工艺(表1):
焊条类型 | 烘干温度(℃) | 烘干时间(h) | 保温温度(℃) |
酸性焊条 | 150-200 | 1 | 100-150 |
碱性焊条 | 350-400 | 1-2 | 100-150 |
不锈钢焊条 | 200-250 | 1-2 | 100-150 |
3.2 烘干工艺对焊接质量的影响机制
合理的烘干工艺通过以下途径提升焊接质量:
1. 降低气孔率:去除焊条水分,减少焊接过程中气体的产生,使熔池中的气体充分逸出,降低气孔形成概率。
2. 稳定电弧特性:烘干后的焊条导电性增强,电弧燃烧更加稳定,减少焊接过程中的飞溅与熔滴过渡不稳定现象。
3. 优化冶金反应:避免药皮中合金元素的氧化与烧损,确保焊缝金属化学成分符合设计要求,提升力学性能[5]。
四、烘干不当导致的焊接问题
4.1 电弧稳定性下降
未充分烘干的焊条在焊接时,药皮中的水分受热汽化,导致电弧周围气体成分不稳定,引发电弧飘移、断弧等现象。电弧不稳定不仅增加焊接飞溅,还会使焊缝成形变差,出现焊瘤、咬边等缺陷,严重影响焊接接头的外观与内在质量。
4.2 气孔与裂纹缺陷
焊条水分蒸发产生的气体若无法及时排出熔池,将在焊缝中形成气孔。此外,氢气扩散进入焊缝金属,在冷却过程中形成氢致裂纹,尤其是在焊接高强钢、低合金钢等对氢敏感的材料时,裂纹风险显著增加。这些缺陷会大幅降低焊接接头的承载能力,甚至导致结构失效。
4.3 焊接效率降低
烘干不当引发的电弧不稳定、飞溅增多等问题,会增加焊工清理焊渣、调整焊接参数的时间与工作量。同时,由于焊接缺陷的存在,可能需要进行返修焊接,进一步延长施工周期,降低整体焊接效率[6]。
五、结论
焊条烘干是保障焊接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去除药皮水分、降低焊缝含氢量,可有效减少气孔、裂纹等焊接缺陷,提升电弧稳定性与焊缝力学性能。实际焊接作业中,需根据焊条类型严格控制烘干温度与时间,并配合合理的保温措施,确保焊条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干燥状态。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智能化烘干设备与工艺优化,为焊接质量控制提供更高效、可靠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 焊接手册(第1卷)[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2] 田锡唐. 焊接结构[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3] 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 焊工手册[M].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5.
[4] 周振丰, 张文钺. 焊接冶金与金属焊接性[M].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1.
[5] 陈祝年. 焊接工程师手册[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6] 李桓. 现代焊接技术手册[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相关文献推荐
- 节点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基金文献
- 关联作者
- 相关视频
- 批量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