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I:
10.13738/j.cnki.acc.qklw60536
- 专辑:
科学Ⅰ辑;信息科技
- 专题:
信息、科学;综合科技
- 分类号:
G90;N92
摘要:石油地质核心要素会深刻制约油气田开发的整个流程,沉积环境与储层特征通过控制储层空间分布、物性非均质性及流体渗流能力,直接影响钻井轨迹设计、压裂改造参数以及开发方式的选择,油气藏类型与流体性质决定开发技术路径比如构造油气藏采用直井-水平井联合开发、重质油藏需热采或化学驱,并且制约着采收率的上限,地质构造与应力场特征主导井网部署与增产措施效果比如断层封闭性影响流体富集区、地应力方向决定水力裂缝延伸方位,油气藏压力与温度系统决定开发风险如异常高压防井喷和工艺适应性如深部高温需耐温材料,基于地质研究的地质建模、数值模拟及动态监测技术能够优化开发方案,非常规油气开发更需要地质导向来实现“甜点”精准识别与压裂参数定制,最终达成“地质-工程-经济”一体化的高效开发。
关键词:石油地质;油气田;开发
Abstract: The core elements of petroleum geology profoundly constrain the entire process of oil and gas field development.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and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directly influence wellbore trajectory design, fracturing parameters,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by controlling reservoir spatial distribution, physical heterogeneity, and fluid permeability. The type of hydrocarbon reservoir and fluid properties determine the technical approach for development, such as using vertical wells combined with horizontal wells for structural reservoirs, thermal recovery or chemical flooding for heavy oil reservoirs, and limit the upper bound of recovery rates. Geological structures and stress field characteristics dominate well pattern deployment and production enhancement measures, such as fault closure affecting fluid enrichment zones and the direction of tectonic stress determining the extension of hydraulic fractures. The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systems of hydrocarbon reservoirs determine development risks, such as preventing blowouts in abnormal high-pressure areas and process adaptability, like using heat-resistant materials for deep high-temperature conditions. Geological model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dynamic monitoring technologies based on geological research can optimize development plans.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development requires geological guidance to achieve precise identification of "sweet spots" and customized fracturing parameters, ultimately leading to efficient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geology-engineering-economics."
Key words: petroleum geology; oil and gas field; development
随着全球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逐渐朝着深层、非常规以及复杂构造领域拓展,资源品质出现劣化情况(低渗-特低渗储层占比超过60%)、剩余油分布呈现高度分散状态、开发成本与风险显著攀升已然成为行业共性挑战;石油地质学作为油气勘探开发的理论根基,其研究成果不仅直接决定开发技术路径的选择(例如常规直井与非常规水平井压裂的适配性),更会深刻影响工程经济性(比如储层非均质性导致的增产措施无效成本);本研究聚焦石油地质条件对勘探目标优选、钻井轨迹设计、采油工艺优化以及增产措施定向的全流程制约,旨在揭示地质要素与开发技术的耦合响应机制,为复杂油藏“甜点区”精准识别、开发方案动态优化以及工程效益提升提供理论支撑与技术路径。
1石油地质核心要素对油气田开发的影响
1.1沉积环境与储层特征
沉积环境跟储层特征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沉积相能够决定储层的空间展布规律以及物性非均质性;三角洲和河流相储层会受到分流河道、砂坝等微相控制,其孔隙度和渗透率横向变化相对较大,需要借助精细储层建模来优化井网密度与方位,并且采用差异化分段压裂工艺来充分动用低渗单元;碳酸盐岩溶洞型储层呈现出强烈的各向异性特点,需要融合地震振幅变化率、相干体等属性来预测溶洞发育带,结合示踪剂测试或者干扰试井来验证井间连通性,进而据此设计水平井轨迹以最大化钻遇有效储集空间;储层物性会直接对开发方式的选择产生影响,对于低渗-特低渗储层(孔隙度小于10%、渗透率小于1mD),需要通过大规模水力压裂形成复杂缝网或者采用酸化来扩大溶蚀孔喉,以此改善渗流能力,而高渗储层(渗透率大于50mD)则需重点防控出砂和底水锥进问题,采用筛管砾石充填完井结合智能分注技术,通过实时监测调整层段注水量,抑制水窜并提高波及效率;开发方案必须基于储层地质特征开展差异化设计,从而实现经济有效的开发目标。
1.2油气藏类型与流体性质
油气藏类型以及流体性质会直接对开发策略的制定产生影响,构造油气藏像背斜、断块和岩性油气藏如透镜体、尖灭体在开发方式上存在显著不同,背斜构造油气藏一般采用直井与水平井联合开发模式,通过水平井提高单井控制储量,断块油气藏需要结合动态监测如微地震、InSAR来评估断层封闭性及活动性,以此防止开发过程中流体窜流或诱发地震,岩性油气藏则要依赖高精度地震反演如波阻抗、弹性参数反演和测井解释如核磁共振、阵列声波来精细刻画储层“甜点”分布,进而优化水平井轨迹及压裂层段,在流体性质方面,原油黏度会决定开采方式,高黏度重质油藏也就是大于50mPa·s的油藏需要采用热采如蒸汽吞吐、SAGD或化学驱如聚合物降黏、表面活性剂增溶来提高流动性,对于凝析气藏,当压力降至露点以下时会发生反凝析现象,需要通过循环注气或压力维持技术如注氮气、CO₂来延缓凝析油析出,从而提高采收率,开发方案要根据油气藏类型及流体特性进行针对性优化,以此确保实现高效开发[1]。
1.3地质构造与应力场特征
地质构造和应力场特征对油气开发有关键控制作用,断层性质会直接影响开发实际效果,封闭性断层可作为油气封堵边界形成高产富集区,不过开发过程中要监测断层活化风险,比如注采压力差大于5MPa可能诱发滑移,要防止套管出现剪切变形情况,天然裂缝发育区需通过成像测井与地应力分析明确裂缝走向,进而优化压裂施工排量以及砂比,避免人工裂缝和天然裂缝沟通引发暴性水淹问题,地应力场特征决定了压裂改造实际效果,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控制水力裂缝延伸方位,通常是平行于σHmax方向,需结合偶极子声波测井与微地震监测确定最优压裂段间距,一般为50到100米,让缝网系统和天然裂缝形成有效匹配,垂向应力差异大的储层需采用限流法压裂保障缝高控制,开发方案必须基于构造特征与地应力分布进行优化设计,以此来实现油气的高效改造[2]。
1.4油气藏压力与温度系统
油气藏的压力和温度系统会直接影响开发工艺的选择以及生产动态情况,地层压力系数也就是压力梯度属于开发策略制定时的关键参数,异常高压油气藏即压力系数大于1.5的情况需要采用欠平衡钻井、加重钻井液等技术来防止井喷,并且要优化生产压差以避免储层出现速敏伤害,低压油气藏也就是压力系数小于0.8的情况则需要在早期部署气举、电潜泵等人工举升系统来维持产能,温度场特征与流体相态有着密切的关联,对于深部高温油气藏也就是温度大于150℃的情况需要采用高温封隔器、镍基合金完井管柱等耐温材料,凝析气藏开发需要严格控制井底流压使其高于露点压力5-10%来防止近井地带出现反凝析伤害,必要时采用注气保压的方式进行开发,此外高温高压条件下储层流体PVT性质会显著变化需要通过高压物性实验精确确定流体相态特征来优化生产制度,开发方案必须要基于压力-温度系统特征进行针对性设计从而确保安全高效开发[3]。
2石油地质研究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实践
3.1地质建模与数值模拟技术
地质建模与数值模拟技术是支撑油气藏高效开发的核心所在,三维地质建模借助整合地震反演、测井解释、岩心分析以及生产动态数据,采用确定性建模和随机模拟相融合的方法,构建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等参数的三维分布模型,能为水平井轨迹优化和剩余油挖潜提供依据(表1),油藏数值模拟以地质模型为基础,通过黑油、组分或热采模型开展历史拟合,对储层参数场进行修正,进而优化注采井网、开发层系以及工作制度(比如注采比控制在0.8-1.2),预测不同方案下累产油量、含水率等开发指标,确定经济极限产量,可为开发调整决策提供定量依据[4]。
表1三维地质建模关键技术对比
技术环节 | 关键技术 | 主要作用 |
数据整合 | 多尺度数据融合 | 提高模型精度 |
构造建模 | 层面解释与断层建模 | 明确构造格架 |
属性建模 | 序贯高斯/指示模拟 | 表征参数非均质性 |
模型验证 | 动态生产数据反演 | 确保模型可靠性 |
3.2开发方案优化与调整
开发方案的优化与调整属于提高油气藏采收率的关键环节,针对储层存在的非均质性情况,要采用不规则井网加密方式(像五点法结合行列式这样的方式)并且优化井型的选择,低渗薄层比较适合采用大斜度井来增加泄油面积,厚层块状油藏要采用水平井配合多级压裂来提升单井产量,动态监测技术(包括示踪剂、产液剖面、井间干扰测试等技术)能够实时识别高渗条带或者水窜通道,进而实施调剖堵水措施(例如使用聚合物微球、凝胶体系等措施)或者进行注采参数的优化(调整注水强度、采用周期注采等操作),以此来改善水驱波及效率,对于低效井区需要结合数值模拟进行注采重组或者转流场的调整,从而确保实现均衡驱替,在开发中后期需要动态评估剩余油分布情况并制定差异化调整策略,以此来延长油田经济开采期[5]。
3.3非常规油气开发地质导向
非常规油气开发地质导向技术是提升单井产量的核心保障手段,对于页岩气和煤层气开发而言,需要综合考量有机碳含量(TOC>2%)、脆性矿物含量(>40%)以及地应力各向异性等参数来优选地质甜点区,并且要通过微地震实时监测去优化压裂簇间距(20-30m)和施工参数,以此确保形成复杂缝网系统,而致密油开发采用“体积压裂+平台式工厂化作业”模式,要通过密切割压裂(段间距50-80m)来实现储层全域改造,同时配合纳米驱油剂(粒径<100nm)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以提高基质孔隙原油动用程度,在开发过程中需要结合随钻测井(LWD)和三维地质模型动态调整水平井轨迹,从而确保有效钻遇优质储层段。
结论:
石油地质作为油气田开发全流程的基石和核心驱动力,其研究成果贯穿勘探评价、储量动用、工艺优化以及效益提升各个环节;地质认识的深度会直接决定开发方案的科学性和经济性,精细储层刻画能够避免无效井的部署,精准油气藏类型判识可以规避技术误用的风险,动态应力场与压力系统分析能够预防工程事故的发生;面对复杂地质条件以及开发阶段的演变,需要基于实时地质监测数据,结合钻井、压裂、举升等工程技术进行迭代,动态优化开发策略,最终通过“地质-工程-经济”一体化决策模型,实现资源高效动用和全生命周期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郭智能.油气田地质因素对油气田开发的影响[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4,44(21):101-103.
[2]刘耀.石油地质对油气田开发的影响[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1,41(21):94-95.
[3]王盼祥.渤海海域石油地质条件与油气田分布特征[J].化工管理,2021,(05):191-192.
[4]王敏.石油地质对油气田开发的影响[J].石化技术,2019,26(07):195-196.
[5]杨永宽.石油地质对油气田开发的影响[J].石化技术,2018,25(11):240.
相关文献推荐
- 节点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基金文献
- 关联作者
- 相关视频
- 批量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