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I:
10.13738/j.cnki.acc.qklw60536
- 专辑:
科学Ⅰ辑;信息科技
- 专题:
信息、科学;综合科技
- 分类号:
G90;N92
摘要:伴随着建筑工程BIM技术快速发展,建设项目各设计阶段对BIM的运用日益增多。然而,BIM技术虽已广泛应用于其中,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难点和挑战,如应用不够全面和统一,人才素质参差不齐以及软件集成度不够等。为了克服上述困难和痛点,文章构建了以BIM技术为核心的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包括明确目标,核心理念及具体实施步骤,特别强调了通过技术提升、人员培养、管理优化以及政策加强等多个方面来确保方法得以有效执行。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工程规划;流程优化;应用标准;保障措施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传统建筑设计手段变得陈旧,不适应当今建筑朝着高复杂化,多样化方向发展。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是建筑信息管理中脱颖而出的新技术,同时它所具有的三维可视性,数据融合性和协同性也成为建筑设计师设计支持的主要手段。但同时BIM技术潜力还远没有发挥出来,出现了深度应用不充分、缺乏统一标准,从业者资质良莠不齐,软件融合不到位等现状。
一、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规划流程优化的意义
伴随着建筑业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建筑领域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这就使得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得以出现,成了贯穿于建设项目设计,建设及后期运行维护的一项重要辅助技术,特别是BIM技术运用于前期规划阶段之后,可以对方案进行优化,给建设项目提供了更多机会和潜能。一是利用BIM技术可以使建筑工程设计协调一致,把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经营等各个领域统一汇集起来,本实用新型使得不同职业的员工,能够在统一的平台上,协同工作,能够降低信息传输的误差和时间延迟,从而,使得工作效率和质量都能够提升。二是借助BIM技术能够实现施工初始阶段建筑细部的模拟操作,帮助让建设项目工作人员进行建筑功能分区、利用空间等做了直观明确的把握,使得计划更具有可行性与合理性。三是BIM技术也可以对施工,运行和退役等全过程管理起到辅助作用,以数字化方式实现资源的高效分配,节约施工成本,规避施工中存在的各种风险。
二、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规划流程现状
(一)BIM应用深度不足
尽管BIM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行业,但在建筑工程的规划阶段并未将其做到极致应用,依旧有很多的规划工作都是通过传统的2D图纸和手动程序操作并完成,在建筑规划阶段,BIM模型主要被应用于建筑的外部表面设计和基础结构布局,但它对建筑的设计功能和对环境的影响是有限的、运行和维修等方面没有反映出来;BIM技术在其建筑物全寿命周期内没有得到应有的管理。建筑规划设计者对BIM的运用认识不足,这也制约着其在建筑工程规划期间的运用,进而为了突破这一窘境,就要对建筑规划阶段BIM技术的运用进行充分而深入的研究,特别在建筑空间安排,建筑环境影响以及建筑工程可持续性能评价这几个重要环节进行了深入运用。
(二)缺乏统一的BIM应用标准和规范
BIM技术应用不仅限于建筑工程初步设计阶段,也延伸至建筑工程后期作业和运行阶段,但在推行BIM技术,国内外尚无可统一应用之BIM技术标准,且该区域间、工程间BIM标准并不一致,造成BIM技术发挥效率较低,如果存在一些BIM模型不够全面和准确,不能为后续施工提供连续运转和维护等作业内容;部分BIM模型没有及时更新,造成施工图纸和实际情况不一致等问题。所有这一切均不利于BIM技术在我国的推行和运用,也增加了BIM技术推广和推行运用的难度。因此,有必要尽快制定和完善提高BIM应用的有关标准和法规,便于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得到更进一步的运用。
(三)规划人员BIM技术应用能力参差不齐
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来说,管理层专业素养的高低决定了BIM技术在其中的运用程度。但是在这一阶段许多施工管理人员对BIM技术认知度较低,一些施工管理人员对这一技术了解程度较差,不知道对这一技术和使用环境进行深度把握,从而造成BIM技术价值没有得到深度挖掘和利用。即便是在关键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施工管理人员在应用该技术方面的技巧仍然存在显著的差异,他们缺乏正规的BIM技术教育和实际应用经验,这一技术水平不高使得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的深度应用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而这一技术能力较低还会导致BIM技术在管理过程中误用,或施工管理人员难以配合。所以要及时对施工管理人员进行BIM技术教育和培训,让其技术运用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保证其在工作中遇到各种现实问题都能巧妙运用BIM技术。
(四)BIM软件与现有规划工具的集成度不高
尽管市场上有许多类的BIM软件,它们能在建筑项目的设计、构造和治理上取得巨大的进步,然而这些软件和传统规划设计工具的集成却还有待提高。标准的BIM技术用于执行设计、构造等方面的工作有强大的效能,却无法完全整合到初始阶段所使用的软件中(例如:区域用地布局、交通量分析、环境评价工具),所以规划师必须经常在各种软件系统与硬件平台之间互相转换,这样的工作模式无疑会加大人力与耗时成本。BIM软件与传统软件数据兼容性不高,导致数据高效传输与共享很难实现,影响整体工作效率。所以如何将BIB软件与传统规划工具进行整合,以及怎样使其更好地合作,是当前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要着重思考以及怎样进一步探讨与完善的地方。
三、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规划流程优化方案
(一)优化目标
正在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进行建筑工程规划设计的深度优化,目的是提升建筑工程执行过程中的效果和质量。同时借助BIM技术使建筑工程规划时的信息能够做到实时同步和更新,避免了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漏报或者发生错误的危险,在此背景下,建筑工程规划工作的协同性和透明度得到了较好的保证。另外,为了优化规划流程,不仅需要从建筑的整体生命周期角度进行思考,还应将可持续性的设计理念纳入考虑,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进行资源规划,减少在执行工程时对环境和经济效益所带来的风险,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建筑工程延续性地开展,促进建筑设计建设整体质量水平的提升。
(二)优化原则
在开展建筑设计过程BIM技术的优化工作的时候,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有:一是整体性的原则,也就是要求建筑项目的实施要涵盖BIM技术的全部内容,例如建筑项目开始的构思阶段、规划阶段,布置阶段、环境评价阶段直到建设及后期管理阶段,都构成了一个统一数据进行沟通协作的平台;二是合作原则,这主要指各专业设计人员如何在建筑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借助BIM技术开展有效的交流、合作和协作,保证各工作过程都能够并行。最后是持续原则,在规划期内应采用BIM技术进行建筑项目可持续性评价,注重项目能耗水平,生态影响和资源利用等,促使绿色建筑的理念更深层次地渗透到人们的思想领域。
(三)优化流程
针对以BIM技术为基础的建筑工程施工计划流程方案的完善需要在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其一,在建筑工程施工计划流程中运用BIM技术,并对建筑外部造型,建筑构造,功能区及环境影响进行全方面立体构建,从而为后期施工和养护工作提供全方面数据化支撑;其二,完善信息传递形式和协同模式,在BIM平台的支持下,完成各个领域和阶段的信息分享和交流,保证每个规划步骤均能快速准确传达至相关工作人员手中;其三,需结合BIM技术优势叙述整个工程信息管理方法和运用BIM模型进行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对资源进行分配和估算,对风险进行估计,以促进规划决策更加科学和准确。
四、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规划流程优化保障措施
(一)技术保障
为确保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在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都能被有效地应用,技术支持是不可或缺的。建设单位需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以确保在工程全生命周期中使用并全面整合最先进的BIM软硬件。在市场上,有许多功能齐全、种类众多的BIM软硬件解决方案,例如Revit、Navisworks、Tekla等,它们都能为用户提供精准地建模、模拟分析、团队协作和数据处理等多种服务。公司应根据自身业务性质来选择合适的硬件和软件,以确保正确地进行安装,维修和更新。此外,作为BIM平台稳定运行基石的企业应结合自身需求,制定详细的技术支持规划、方案,防止系统崩溃、数据丢失等情况发生,以确保BIM平台的顺利安全运行及数据保密。解决了不同种类BIM软硬件间数据兼容难题,确保平台交互效率。 (二)人才保障
为了达到设计人员熟练掌握BIM技术应用,企业公司有必要针对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熟练培训以提升个人素质能力。一是BIM学习涉及不同级别,不同等级的专业技术人员,既有基础,中级又有高级BIM技术学习。基础学习旨在使技术人员获得BIM基本操作知识及各项功能等;中级学习以技术人员熟练运用BIM进行建筑设计、结构分析,能耗分析为主;高级技术学习的核心目标在于让技术专家深刻理解BIM技术,并在项目建设中有效地运用高级技术的各个模块。二是企业公司应指导技术人员参加行业技术会议并通过这种途径来提升人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技术人员必须与其他领域的结构、机电和施工人员紧密合作,依托BIM技术在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上进行设计建造和运营。三是,企业公司还要成立由各个领域专家组成的工作组,依托于工作组之间的工作沟通和协作来推动该项目的成功开展。
(三)管理保障
为了保证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计划当中得到更好地运用,首先,是建设一个完整的管理制度,这个环节主要有技术规范,施工方案和流程控制。借助于这些规则可以保证所采用的BIM技术更趋于规范化,从而避免因采用方式不合理导致BIM技术出现错误或者效率不高等问题。其次,要对BIM技术在工程中应用进行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这可以达到优化工作流程、避免添加无效工作内容、提高项目工作整体水平的目的。另外还需要对其中海量数据信息进行合理地管理存储。最后,企业应构建科学数据管理体系,明确各类数据分类追踪方案以方便后期检索更改。在此基础上,良好的风险管理是管理保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建筑工程项目一般都面临着设计变更,工期变动、材料缺乏等多方面的风险。
(四)政策保障
就建筑领域而言,借助政策保护BIM技术将获得更大规模开发与应用。第一,政府应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及规定,为BIM技术推广使用服务。政府统一标准与体系有利于规范BIM技术运用,避免各产业各自为政,继而保障技术实用性与品质。比如政府可对每个建筑工程建立完整的BIM实践制度,确定每个阶段需要的技术指标,信息规格和模型等需求,从而对全行业做出清晰定位。第二,将税收优惠,财务支持等作为BIM技术推广与应用的主要手段。政府可采取税收免税等政策激励建筑公司主动增加BIM技术应用投资。第三,政府可通过对外发布相关产业倡导指南来明确建筑工程BIM技术的具体适用范围与需求,继而促进产业更完善地发展。
结束语
总之,对基于BIM技术的建筑项目设计流程进行优化,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作,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考虑和落实。制定合理目标、制定规则、指导自己的行为;细化了操作流程;装备相关科技手段、人力、管理制度和政府政策等予以保障,使BIM技术在建筑项目设计中得到更加高效的应用和运行。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运用BIM技术对建筑项目设计进行处理的成效,同时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建筑行业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从今后的发展来看,BIM技术日益完善及其在建筑项目设计过程中日益凸显的作用将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李林峰. BIM技术的智能化建筑施工分析[J]. 江苏建材, 2023, (06): 121-122.
[2]吴伟英. BIM技术在绿色建筑材料管理中的运用研究[J]. 江苏建材, 2023, (06): 25-26.
[3]郎晓雪. BIM技术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创新与应用[J]. 江苏建材, 2023, (06): 55-57.
[4]吉久茂, 陈凌, 张东升, 韩宜欣, 刘慧. 基于BIM的建筑经济指标动态监测技术应用研究[J]. 建筑经济, 2023, 44 (S2): 451-455.
[5]翁彬鑫. BIM技术助力建筑工程智能建造管理升级探讨[J]. 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 2023, (11): 69-71.
作者简介:
姓名:张雪丰,性别:男,民族:汉,出生日期: 1992/03,籍贯:河北隆化,职务/职称:初职,学历:本科。
相关文献推荐
- 节点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基金文献
- 关联作者
- 相关视频
- 批量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