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实践探索

张敬飞

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县河北武强中学 邮编 053300

摘要: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实践。阐述了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分析了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方法传统、重知识轻能力等。结合实际案例,详细介绍了在课程目
  • DOI:

    10.13738/j.cnki.acc.qklw60536

  • 专辑:

    科学Ⅰ辑;信息科技

  • 专题:

    信息、科学;综合科技

  • 分类号:

    G90;N92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实践。阐述了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分析了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方法传统、重知识轻能力等。结合实际案例,详细介绍了在课程目标设定、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评价改进等方面的实践探索,旨在为推动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实践探索

一、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高中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起着关键作用。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如何基于核心素养进行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包含多个方面。数学抽象是舍去事物一切物理属性而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在高中数学中,学生需从具体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概念、符号和模型,以培养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逻辑规则推出其他命题的思维过程,高中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包括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等在内的逻辑推理能力[1]。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并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数学建模活动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直观想象是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形态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在高中数学中,直观想象能力对理解几何图形、函数图像等意义重大。数学运算能力是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高中数学运算涵盖代数运算、三角运算、向量运算等,培养学生准确、快速的运算能力是教学重要任务之一。数据分析是针对研究对象获取数据,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推断以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知识的过程,在高中数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培养数据分析能力[2]。

三、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一,教学方法传统,仍以讲授式教学为主,教师注重知识传授,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方式缺乏互动性和启发性,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其二,重知识轻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数学知识的讲解和练习,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虽掌握一定数学知识,但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力不足[3]。其三,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高中数学课程内容抽象和理论化,与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学生难以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和价值,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其四,教学评价单一,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依据,评价方式单一,缺乏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评价,容易使学生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实践探索

(一)课程目标设定

在课程目标设定方面,应明确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根据不同年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核心素养培养计划。同时,课程目标要注重知识与能力的融合,既要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又要强调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素养[4]。

(二)教学内容优化

在教学内容优化方面,以 “集合的概念” 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首先,教师要善于整合各种课程资源。对于教材资源,深入挖掘教材中关于集合概念的引入示例、练习题等,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定义、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等。同时,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数学教育平台上关于集合概念的动画演示、微课讲解等,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集合。还可以引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比如在进行班级活动分组时,这就是一个集合的实例,每个小组的成员构成一个集合,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集合的概念。将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融入到教学中,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增加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在集合概念的教学中,可以引入金融数学方面的例子,如股票投资组合可以看作是一个集合,不同的股票就是集合中的元素。或者在数据分析的应用中,收集一组学生的考试成绩数据,将成绩在特定范围内的学生看作一个集合。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将数学建模纳入教学内容。在学习集合概念时,可以设计实际问题的建模活动。比如,组织一场班级运动会,参加不同项目的学生可以分别构成不同的集合,引导学生用集合的语言来描述这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创新

在教学方法创新方面,可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以三角函数的概念的教学为例,教师先提出 “在生活中,哪些现象与三角函数有关呢?” 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可能想到摩天轮旋转中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单摆摆动中角度与时间的关系等,接着教师进一步提问 “如何用数学语言准确地定义三角函数呢?” 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三角函数概念,培养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给出 “一座灯塔在海岸边,灯光以一定角度旋转照射海面,求灯光照射到不同位置时与灯塔的距离和角度的关系” 的实际问题情境,要求小组合作讨论,用三角函数表示这个关系,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有的负责观察实际场景进行想象和描述,有的负责画示意图分析,有的负责用三角函数公式提出表示方法,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交流思想,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创新思维,各小组展示成果并互评,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还可使用探究式教学法,教师提出 “不同的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等)在图像和性质上有什么异同?” 的探究主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三角函数的历史发展和应用,或用图形软件绘制三角函数图像观察特点,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如提供三角函数研究的著名数学家资料线索,解答三角函数公式推导等问题,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探究后可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交流,分享探究成果和体会。

(四)教学评价改进

在教学评价改进方面,可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除考试成绩、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小组合作成果外,还可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拓展情况,如在解决难题时的思路创新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综合素养。同时,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和发展,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更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此外,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同时鼓励学生进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共同进步。

六、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程改革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一)面临的挑战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程改革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部分教师对核心素养认识不足,习惯于传统教学方法,难以适应课程改革要求,这需要加强教师培训,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另一方面,课程改革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但目前教学资源相对不足,难以满足教学需求,所以要加大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力度,为课程改革提供有力支持。此外,核心素养的评价较为复杂,目前的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二)对策

针对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程改革面临的挑战,可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强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核心素养培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教学观摩、研讨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二是开发教学资源,鼓励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如数学建模案例、数学实验教材等,利用网络平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为课程改革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三是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论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通过明确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改进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践探索,可以有效地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面临着教师观念转变、教学资源不足和评价体系完善等挑战,需要采取加强教师培训、开发教学资源和完善评价体系等对策加以解决。相信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参考文献

[1]秦蔚.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世纪之星—高中版,2021,(12):0069-0070.

[2]茅伟.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策略探究[J].读写算,2020,(06):100-100.

[3]周鸿萍.解读核心素养内涵  聚焦高中数学课程教学新实践[J].考试周刊,2020,(94):101-102.

[4]姚琍.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课程改革实践探索——以上海市七宝中学为例[J].现代教学,2020,(19):4-6.

 


更多
引文网络
  • 参考文献
  • 引证文献
  • 共引文献
  • 同被引文献
  • 二级参考文献
  • 二级引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