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的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摭谈

解金全

山东省兰陵县矿坑镇初级中学

摘要: 摘要:贯彻新课标引发新一轮课改。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潜心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和教学内容出发,选择合理的方法,适时的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好奇心,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关键词: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 DOI:

    10.13738/j.cnki.acc.qklw60536

  • 专辑:

    科学Ⅰ辑;信息科技

  • 专题:

    信息、科学;综合科技

  • 分类号:

    G90;N92

摘要:贯彻新课标引发新一轮课改。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潜心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和教学内容出发,选择合理的方法,适时的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好奇心,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情境设计;兴趣培养

随着新课标的大力落实,情境教学法受到了人们广泛关注,也得到了大量应用。所谓情境就是一种能诱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氛围,也是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所学知识的认识、探索和发现过程的外驱力。新课标对此很重视,反复强调情境对于物理学习的重要性。由于学生思维水平的限制,使得他们对一些抽象的物理模型、概念和规律的认识限于表面的,似是而非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设法创设相应的物理情境,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以便更好、更快地认识、同化新知识。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一、新课标导向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路径

1、运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

物理源于生活,是生活的抽象概括。对此,新课标要求物理教学应“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而我们创设生活情境,其目的就是打通生活与物理的通道,让物理“回娘家”,获得真实感。对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但是对其背后的道理并不知晓,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地。依据学生心理状态,顺着学生认知规律,在初二物理引言教学中,我创设了如下情境:首先通过开教室的门,引入这门不是普通的门,它是物理学的力学之门,我们大家将从这门走进物理知识的王国,去探求物理知识的奥秘。紧接着再引入2012伦敦奥运会上中国健儿拼搏夺冠的情景,分析其中的物理知识,射击——三点一线与光学有关;举重、游泳等与力学有关;及时运用奥运健儿乒乓球队员的自信,自己战胜自己,最后达到“我能我行”的境界,在讲物理是非常有用的时候,引入乌鸦喝水、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等,这些都给学生带来无限快乐和兴趣,激发了学生下一步努力学习的求知欲望。

2、利用历史故事创设情境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物理的长期发展中,也积淀了众多故事。其中有物理本身的故事,也有物理学家个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就可以成为我们一种教学资源,教学相关内容时,我们就可以拿来“为我所用”,把它作为情境创设的料子,不仅可以营造气氛,还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例如,在学习“阿基米德实验”以前首先通过多媒体先介绍“曹冲称象”这一有趣的史实,并根据“曹冲称象”揭示船的吃水深度→排水量→船与石头的重量关系之间的特定联系,它在学生的视觉中形成了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生动活泼的历史见证物,再演示阿基米德定律实验,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对物理教学的探索欲望。又如,在教学《大气压力》时,我们可以利用课件回放马德堡半球实验的历史故事来证明明大气压的存在和强大。

3、加强实验教学创设情境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教学也必须以实验为基础。教师要大力加强实验,为学生学习物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物理环境,使学生在特定的物理情境中感知和思维,并且还能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发展学生的操作技能。

作为物理教师不能消极等待,应有"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精神,通过因地制宜和因陋就简或寻找替代性实验的办法,以保持物理课应有的浓厚本味。至于那种完全丧失物理本味,以在黑板上讲"实验"来代替物理实验的做法,是达不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和培养不出高水平的物理工作者的,应彻底摈弃。尤其是在新课标中,更 是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根据中学生分组实验较少的现状,物理教师应尽量把演示实验改为随堂学生实验,这样边学边做,不仅能增大物理课的本味,更有利于师生配合寻规律、学生积极练能力、课堂教学增效率。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完成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实验在创设物理情境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

4、使用形象语言创设情境。

一是利用诗歌、典故和故事等,将学生带入物理情境。用"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链当空舞"的诗句作为"光的色散"一节的开头;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绝句作为"参照物和相对运动"的引课,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使学生在对诗歌的欣赏中,将思维转向物理内容,从而进入物理世界。

二是运用夸张、类比手法,将学生带入物理情境。对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及其适用范围,学生总感到不易理解和记忆,但若赋予夸张、形象的比喻,则可增强对学生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化知识的记忆。如对"电路和电流"的教学中,由于学生还没有学到电阻这一概念,以致学生不能很顺利地分析电路。这种情况,教师如果将电荷的移动类比成人的流动,遇到山路(即电阻大的用电器)时,会选择平路(即电阻小的开关或电流表等)这条路走,分析短路时就容易多了,也容易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了。一堂物理课,从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来看,都要求我们不能只注意体现物理的科学性、严密性,只体现物理学的难、抽象等等,更应注意语言表达的艺术性,运用夸张、对比等手法,把物理知识生活化,可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充分把握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加入一些合理的物理情境,使学生心理和生理都能得到调节,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在合适的物理情境中学习物理,使他们听得轻松,学得自然。同时能使学生感到物理的趣味性和对物理教师的亲切感。新课程中的许多内容已给我们提供幽默风趣的材料,我们应当充分的加以利用。

5.多方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一是教学中所举的例子,与实际密切相连,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在教学"杠杆"时,可以先提问学生是怎样开汽水瓶盖的,然后演示起子,与生活息息相关,马上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变阻器"之前,教师问学生为什么调节电视机上的某个旋钮时,荧光屏的画面会变明变暗、喇叭的声音会变大变小?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却有一定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有心人,通过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些课时可以安排到室外教学。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的涵义已从狭义的教室扩展到课室以外的社区,因此学生的学习便可以在课室以外的地方进行,从而使学习可以在真实的情境下进行,这对学生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社会和生活中提供了有意义的背景,具有积极的迁移意义。

6.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模型、电化教学互联网和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加之教学挂图,教学简笔画,可增大教学信息容量,创设相应的物理情境,增加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相应的物理情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起重要作用。

二、教学情境创设应注意的问题

1、情境创设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熟悉的东西感受是具体的,容易的;学生陌生的东西感受则是很抽象的、难的,因此,教师必须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用学生熟悉的东西创设各种教学情境。

2、情境创设不能脱离教学目标和内容,情境创设是为教学服务的,一旦脱离了教学目标和内容,就会得到相反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中必须钻研教材,充分把握教材的智力因素和学生的思维基础,创设出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相适应的物理情境。

3、情境创设应该具有合理性,这种合理性既指设计的教学情境在时间上要合理,不能占有太多的课堂教学时间;也指一堂课教学情境的数量,并非多多益善,越多越好。如果教学情境过多,就会使整堂课显得杂乱无章,这样会减弱学生对情境背后知识的关注。

4、创设情境多媒体技术利用不宜过度过量,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可以帮助我们把课上的更好,但是如果运用的过量过度就会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到多媒体的画面上,听课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总之,对物理情境的创设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就会有许许多多的方法,物理本身是生动有趣的,随着新课程的推出,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在物理情境中容易使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如何创设合理的物理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年6月第1版.

[2]王军虎.浅谈情境创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学科教学探索,2004(11).

 


更多
引文网络
  • 参考文献
  • 引证文献
  • 共引文献
  • 同被引文献
  • 二级参考文献
  • 二级引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