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I:
10.13738/j.cnki.acc.qklw60536
- 专辑:
科学Ⅰ辑;信息科技
- 专题:
信息、科学;综合科技
- 分类号:
G90;N92
【摘要】目的:评定针对性护理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行中耳内镜下鼓膜修复手术患者的影响,希望能为领域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更好的保障患者生命健康。方法:将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定为研究期限,将40例接受中耳内镜下骨膜修复术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设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编号法进行组间分配,1组(n=20,接受常规护理);2组(n=20,接受针对性护理),而后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方面的差异。结果:统计学分析后可知,2组采纳方案更具可实施性,患者各项指标数值均显优1组(P>0.05)。结论:对于中耳内镜下骨膜修复术患者而言,在其临床干预策略的横向选择中,建议优先采用针对性干预,一方面可优化治疗效果,缩短康复周期,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同时还可极大增进护患关系和谐,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内镜下鼓膜修复手术;影响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其特征为中耳腔慢性炎症、鼓膜穿孔及反复脓液排出,严重影响患者的听力和生活质量。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内镜下骨膜修复术是一种微创技术,具有视野清晰、创伤小和恢复快等优点。然而,术后护理的质量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1]。传统常规护理缺乏个性化和系统性,而针对性护理则通过术前、术中和术后多维度干预更精准地满足患者需求。本研究旨在探讨针对性护理对该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影响,为优化护理方案提供依据,下文将对研究成果进行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定为研究期限,将40例接受中耳内镜下骨膜修复术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设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编号法进行组间分配,1组2组分别纳入(n=20)。1组:男女占比12∶8;年龄均值(42.53±2.78)岁;出血量情况:(42.87±2.14)mL;;2组:男女占比13∶7;年龄均值(45.96±3.92)岁。期间对样本资料的分类与归纳均引用相关软件予以处理,未见差异性P>0.05。
1.2护理方法
1.2.1 1组行常规护理,内容涵盖:为患者提供术前宣传教育,术中积极配合,术后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实施严密监测,另外,在用药方面给予指导和规范。
1.2.2 2组行针对性干预策略,内容涵盖:⑴针对性心理干预:护理人员采用温暖的话语,亲和的肢体语言积极与患者沟通,采用一对一疏导,播放手术成功案例视频等方式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同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将SAS评分降低至≥10分。⑵专科评估与准备:协助患者完成耳内镜、听力检查,同时指导患者在手术开展前的3天,对外耳道进行清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滴耳液。⑶术中精准配合: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准确调节内镜光源及压力,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积极配合手术医师开展手术操作,及时清理分泌物,确保手术视野清晰[2]。⑷术后体位针对性护理:①科学管理手术后患者体位,如:术后6h取半卧位,头部偏向术侧,减少术耳受压,促进引流。②症状管理:制定疼痛评估表,对≥4分者启动阶梯式镇痛方案。密切观察耳道分泌物数量和颜色,一旦出现脓性分泌物或异味,需即刻通知医生进行处理。⑸并发症预防:①叮嘱患者时刻保持个人卫生良好,叮嘱患者不可用力擤鼻、咳嗽。②规定患者术后1周内不可洗头,洗脸时切不可使污水入耳,防止感冒[3]。⑹康复指导:术后2周,鼓励患者积极开展听力康复训练,如声音辨别练习,出院前制定个性化复诊计划,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康复知识。
1.3观察指标
分析观察两组在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方面的差异表现。
1.4统计学方法
SPSS26. 0 软件进行 t 检验,χ2 检验或 Fisher 精确检验,“P<0.05”视为研究存在统计学显著。
2结果
不同干预策略均对患者影响作用积极,但2组各项指标更为优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总体治疗效果比对(`x±s、n=35、%)
组别 | 临床疗效 | 症状改善时间 | 并发症发生率 | 护理满意度评分 | 生活质量评分 | ||
耳痛缓解时间 | 耳道流脓停止时间 | 鼓膜愈合时间 | |||||
1组(n=20) | 16 (80.0) | 2.89±0.33 | 4.89±1.13 | 12.8±2.55 | 3 (15.0) | 80.3±5.62 | 71.9±7.28 |
2组(n=20) | 19 (95.0) | 2.12±0.52 | 4.32±1.21 | 10.6±2.02 | 1 (5.00) | 92.6±4.83 | 82.4±6.51 |
3讨论
针对性护理通过术前心理干预降低患者的焦虑水平,改善其压力状态,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术后恢复。手术中精准协调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术中感染的风险。术后通过体位管理、动态症状监测及预防并发症的措施,如严格限制擤鼻动作,可以减少鼓室压力波动对鼓膜修复的影响,这与“精细护理可降低鼓室成形术复发率”的结论相一致。此外,针对性护理涵盖了从生理到心理的全面管理。例如,早期听力康复训练有助于患者更快恢复听觉功能,而通过微信平台提供的持续护理则增强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了出院后并发症漏诊的风险。患者满意度的提高也反映了个性化护理的认可[4]。本文开展对比研究的结果也以切实数据充分验证了上述观点,可采纳。
概而言之,针对性护理通过精准评估、全程干预及个性化指导,体现了 “以患者为中心” 的护理理念,不仅能显著提高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中耳内镜下骨膜修复术的临床疗效,缩短康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慧伦,刘慧,杜鑫.针对性护理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行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手术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4,30(12):28-31.
[2]张伟.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围手术期开展针对性护理效果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2019,29(32):244.
[3]萧锦兰, 李文妍, 吴丽琼. 基于内心需求的综合护理对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护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2,8(7):148-150.
[4]柳美华.综合护理与传统护理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23):3972-3974.
相关文献推荐
- 节点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基金文献
- 关联作者
- 相关视频
- 批量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