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I:
10.13738/j.cnki.acc.qklw60536
- 专辑:
科学Ⅰ辑;信息科技
- 专题:
信息、科学;综合科技
- 分类号:
G90;N92
摘要:本文是以赣美版教材的具体研究对象,以传统文化视野下初中美术教学方式的创新道路为切入口,对初中美术的传统文化视域下美术的教学方法的创新之路做出论述。本文结合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对目前初中美术教学现状的分析和传统文化内涵的研究,提出融传统文化要素、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训练等教学方略。通过这一系列创新的方法的实施,可以有效的促进同学们的美术方面的修养,也可以使同学们加深对国学的认识,加深对自己国学方面的认识与赞同,本文为初中美术教学改革的借鉴与启发。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美术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策略
一、引言
初中美术教育在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正经历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变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初中美术老师需要深思的问题就是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尤其是在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今天,传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作为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资源,赣美版教材内容丰富,系统完备,为创新教学方式提供了依据。但如何更好地利用好这本教材,把传统文化和美术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还需要老师们深入地摸索和练习。旨在深入分析初中美术教学现状,探讨传统文化视域下初中美术教学方法的创新路径,结合赣美版教材的特点。
二、当前初中美术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内容单一
教学内容单一化是目前初中美术教学的一个显著问题。不少学校的美术课程仍仅限于素描、色彩等基本功训练等传统绘画技法的传授,而缺乏融入多元文化的底蕴和深厚的历史底蕴。特别是教学资源特别缺乏与传统文化的结合。这种单一的教学内容限制了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对教师所示范的作品往往只能机械地模仿,而对作品背后蕴含的文化意蕴、艺术价值却无法深入理解,进而影响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整体认知与兴趣培养。
(二)教学方法陈旧
就教学方式而言,同样面临旧貌换新颜的挑战的还有初中美术教学。传统的美术课堂往往以教师为中心,采用“填鸭式”的授课方式,过分强调技巧的传授和模仿练习,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往往是这种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个性表达等方面,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被严重压抑,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兴趣也很难被激发出来。另外,陈旧的教学方式忽视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忽视了美术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情感表达、人文素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教学评价机制不健全
目前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初中美术教学评价机制不健全的问题。现有的考核机制往往把考核结果看得太重,就是对学生的作品成绩、考分看得太重,而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看得很淡。这样的考核方式造成了学生往往只注重学习最后的结果,而忽略了艺术学习真正的乐趣与可贵。同时,教师很难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从而不能及时调整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教学策略,因为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评估。
三、传统文化视域下初中美术教学方法创新策略
(一)融合传统文化元素,丰富教学内容
在探索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美术课程,丰富教学内容已成为初中美术教学方法创新的一条关键性战略。江西美术版教材为我国传统文化丰富了丰厚的资源宝库,其蕴涵的民间美术、书法、篆刻等经典元素,既是我国文化的璀璨明珠,又是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滋养。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对这些传统文化元素的内涵和价值进行深入的挖掘,并将其巧妙地融于美术课程设计之中,融会贯通。如在讲授“中国画”一章时,既要传授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又要通过对笔墨运用的细致阐释,构图布局、色彩搭配的构图安排,引导学生深刻领会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韵味和深厚文化底蕴,从而品味中国传统山水画、花鸟画的意境之美。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历史背景、文人故事等丰富素材,在欣赏中国传统美术的同时,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树立对中华文化的深刻认同和自豪感,从而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兴趣。
(二)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促进美术教学成效的一个强有力的辅助。在讲解“民间美术”这个课题的时候,老师可以形象地将民间美术作品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如剪纸的细腻精巧、刺绣的绚丽多彩、泥塑的生动传神等,借助于多媒体技术,生动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仿佛置身于丰富多彩的文化海洋,直观地感受着各民族特有的韵味,感受着各地文化的神韵。另外,交互式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教师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互动形式,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在互动交流中深刻领会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团体合作等多种交互式教学形式,在互动交流中,让学生在体验中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将知识运用到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教师可以设计美术创作项目,如“设计一款现代家居装饰品,蕴涵传统文化元素”,使学生在实践中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
(三)强化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美术素养
在培养学生美术素养方面,培养学生艺术能力和创造能力是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一个关键。传统美术的教学往往是以讲授技法为重点,而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却忽略不计,从而达到“以技教”而“因材施教”的目的,教师就必须把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阐述“设计与应用的设计”时,由教师结合传统文化元素,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和制作的教学,如:以“中国传统图案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为题的实用活动,使学生在了解中国传统纹样的基础上,在现代服装设计的过程中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可以使他们在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从而去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教师在展示作品的过程中,为她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相互学习的一个平台,可以对他们进行作品的展示和交流活动。学生在作品展示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创作灵感、设计的创意思路以及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等进行分享,从而使自己创造力、创造性的火花在交流中得到更多的碰撞。教师通过组织美术比赛、参加美术作品展示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在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方面得到更广泛的开阔,从而在创作中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促进学生艺术素养、创造力的提高。
四、案例分析与实践效果
(一)案例分析
本文以中国民间艺术赣美版课本“中国民俗美术”单元为实例,以传统文化要素的深度整合、教学策略上的创新为目的,在传统文化的要素上进行了教学练习。本单元以对中国民俗艺术的深层探寻为目的,使学生掌握有关美术、美术方面的相关知识和基本功,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中国民俗美术的深刻挖掘,来陶冶学生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及情趣的养成。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来表现出民间美术的各种作品,如剪、刺、绣等,迅速地引起学生的重视,激发了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从而达到了丰富多彩、富有艺术特色的目的。随后,组织学生对当地的民间美术工作室、博物馆进行了现场走访、走访调查,使学生在近距离地接触、感受民间艺术的创作过程中,对民间美术的创造过程、艺术价值等进行了学习和感受。在创作练习的环节中,我们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的内容自由地创造,把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的设计相结合,从而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激发了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围绕着学生主体性,在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创新,达到全方位发展。
(二)实践效果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在本次教学实践之后有了明显转变。不再把美术学习看成一种负担,而把它看成是对美的享受、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在课堂上,学生们踊跃发言,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情,积极参加讨论。在创作实践中,他们把传统文化要素与现代设计理念巧妙地结合起来,创作了一幅创意与美轮美奂的作品,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的作品展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切认识与热爱,也体现出了学生艺术素质与创新。同学们在作品展示交流活动中相互切磋,相互启发,使彼此的艺术欣赏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使彼此之间的友爱、合作得到增进。更重要的是,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态度,通过这次教学实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们开始主动地去探索美术的奥妙,尽情地享受创作的乐趣,真正体会到美术学习的意义,学生们对美术学习的热情也随之高涨,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也由此而得到提高,本次教学实践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合,创新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艺术学习中的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敬重,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也随着现场考察和作品展示交流活动的开展而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些变化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也体现在精神面貌、综合素质等方面,为我们今后的美术教学改革提供启示,提供了借鉴的依据。
五、结论
初中美术教学方式的创新是我国传统文化领域下的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方向,也是我国培养学生文化基础、开拓学生创造能力的重点途径。通过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整合,采用多样的授课手段,以及加强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训练、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等,通过这些授课手段,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升,创造力得到提高。这一实践使初中美术教学的创新教法,取得了有效性的提高,同时也为美术学科的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未来,在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对不足加以反思,要培养文化底蕴深厚,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人,在培养学生的同时,发挥出较大的作用,使学生在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唐娜.初中美术教学引人优秀传统文化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2(18):89-91.
[2]朱君.关于初中美术中国画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新课程,2020(14):78-79.
[3]葛金刚.传统文化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智力,2023(18):34-36.
[4]王莉.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的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22(19):23-26.
作者简介:
杨寅奇(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义坊学校, 江西南昌,330000)杨寅奇(1998.9),男 汉族 江西南昌人,本科学历
二级教师,从事初中美术教学
教材版本:赣美版
相关文献推荐
- 节点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基金文献
- 关联作者
- 相关视频
- 批量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