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张俊红

130727198601110859

摘要: 摘要:对BIM技术在建筑安装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发现,BIM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工程的质量和效率,节约项目成本。因此,建筑施工人员应当努力掌握BIM技术,以促进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更好地满足建筑设计者和使用者的需求。关键词:机电安装工程;BIM技术;应
  • DOI:

    10.13738/j.cnki.acc.qklw60536

  • 专辑:

    科学Ⅰ辑;信息科技

  • 专题:

    信息、科学;综合科技

  • 分类号:

    G90;N92

摘要:BIM技术在建筑安装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发现,BIM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工程的质量和效率,节约项目成本。因此,建筑施工人员应当努力掌握BIM技术,以促进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更好地满足建筑设计者和使用者的需求。

关键词:机电安装工程;BIM技术;应用

引言

BIM 技术通过建立信息模型将工程建设中的多个项目进行有效的结合,使施工人员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施工的具体情况,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为提升建筑的质量和施工的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推动建筑事业的健康发展。

1、BIM技术概述

BIM技术是借助三维数字技术,将建筑设计和施工等阶段(包括筹办、设计、动工、运作等)的工程信息、建筑数据等进行收集模拟,建立协调统一的工程数据模型。BIM技术在建筑机电工程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调节工程进行中的人力、资源、成本等方面的协调和管理问题。

随着建筑造型和内部结构的日益复杂,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安装复杂度也日益提升,BIM技术可以把数据直接转换成可视化模型,有效提高了安装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难度,并且,BIM技术以3D模型为基础建立参数模型,可以最信息数据或各项元素进行删改,从而在整体上对工程进度进行规划协调,协助安装工作人员在成本、工程量预算等方面的分歧和矛盾,优化安装工程的起草工作,节省工程进行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损耗,大幅度提升工程的整体效率。

2 、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中应用BIM 技术的必要性分析

当下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建筑办公居住环境与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建筑功能实现离不开机电安装工程的支持,因此机电安装工程对于实现房屋建筑的整体使用功能显得越来越重要,机电安装工程本身也变得日益复杂。尤其对于一些大型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来说,包括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建筑给水、排水与采暖工程、消防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电梯工程、智能建筑工程等,在管道井与设备间,地下室等一些部位必然会涉及到复杂的管线排布与交叉,同时针对一些建筑如酒店、写字楼等,在机电安装施工后,还需要进行精装修,因此对于机电设备布线要求更高,需要机电设备安装能够与后续装饰装修保持高度协调统一,因此在工程前期,就需要充分考虑管线的综合排布,制定完善的机房施工图、竖井管线布置图等,最好能够将管线排布图设置成三维形式,从而能够在具体施工前,就能够把握管线具体排布位置,避免具体落实到施工再发现问题,出现返工。在这一形势下,非常有必要在建筑机电工程中引入BIM 技术,通过在BIM 技术的帮助下,在前期做好机电设备管线的综合设计,借助BIM 管线碰撞检查功能,保证管线排布设计的合理性,更好的优化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进度,提升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水平与质量。

3、BIM技术的基本特点

3.1模拟性特点

对于机电工程本身而言,通过应用BIM技术,可以有效完成三维模型的创设工作。施工企业通过分析的方式,能够完成施工资料的获取,以此可以更好地把握施工工程的电气走向以及暖通系统方面的信息内容,进而保证施工项目可以在预期的时间内完成,同时其质量和安全性也能够得到应有的保障。

3.2协调性特点

基于施工单位本身,在应用BIM技术之后,施工企业可以根据项目开展的具体情况,获取相应的标准文件,并保证其有着足够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一般来说,此类文件的最大功能便是为项目的正常开展提供协调作用,进而保证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3.3协同设计

在建筑工程中应用BIM技术,可以确保施工企业的各方面工作都能够顺利展开。基于当前设计平台,所有专业都会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各个部门也能够相互帮助,相互协调。如此一来,项目的整体质量自然会得到提升,满足规定的基本要求,进而提升施工效率,提高工程质量。

4、BIM技术在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应用

4.1建立BIM组织运行机构

为更好的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中应用BIM技术,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基于BIM技术组织机构,明确彼此之间的分工,从而使得机电安装施工项目顺利进行。首先,BIM总负责人以及BIM经理主要负责做好项目实施前的统筹安全工作,做好各项任务的分工,并对具体的运行效果进行监督。其次,对于模型组来说,则是在项目实施的前期,以规定的项目计划周期为依据,做好模型搭建工作,并对碰撞报告加以分析,还要做好模型调整等工作。最后,对于应用组来说,需要以三维模型与施工组织设计为依据,做好现场施工组织安排,并做好生产进度的协调工作,实现对生产成本的有效控制,分析好各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及时纠正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偏差。

4.2施工物料管理方面的应用

在实际开展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应用BIM技术,能够有效实现对施工物料的统一管理,通过立足于物料种类、价格以及数量,结合BIM技术模型,针对具体模型结构,完成物料需求信息的统计,并能够计算出工程所需成本,从而在施工前期,就可以实现工程造价的良好控制,对于项目预算编制效率提升也有着较为积极的影响意义。除此之外,在BIM技术的帮助下,还能够根据具体施工进度,检测采购的物料需求信息,实时更新最新物料需求,从而为物料采购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避免出现材料积压,或者施工材料不足等问题,有效提升了物料的利用效率,确保施工物料根据施工进度灵活供应,为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建设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4.3机电管线综合中的应用

机电管线综合设计人员在应用 BIM 技术进行深化设计时,要关注对图纸与专业模型的核对。施工图纸是工程专业化的体现,BIM 技术和实际施工设计的结合需要以施工图纸为依据。基于此,在建立专业模型时,深化设计人员要对各个专业的施工图纸有充分的研究和了解,并联合图纸设计人员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图纸进行调整。在进行碰撞检查时,工程人员应该把握碰撞检查的要点,即暖通管线、排水管线和电气设备管线等。在机电系统中,上述管线很容易出现与建筑结构碰撞以及管线间相互碰撞的情况。建筑物本身就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结构,具有庞大的管线体系,因而在对其进行碰撞检测时,要注重多次检查和全方位检测。要想提高碰撞检测质量和效率,深化设计人员应借助专业的计算机设备和检测软件,建立碰撞检测模型,以更加清晰地展现管线的碰撞情况。

4.4施工组织模拟应用

在建筑机电安装施工方面,通过利用BIM技术施工组织模拟功能,能够更好的辅助复杂的管线施工安装,有效提升管线施工安装的效率与质量。针对传统的管线安装施工,一般比较依赖于施工人员的个人经验,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同时还会受到各种施工技术的影响,无法保证管线施工能够完全满足实际施工图纸要求,从而对最终的管线排布效果造成严重的影响。而通过借助BIM技术的施工组织模拟功能,能够有效避免上述问题。在具体BIM技术应用上,施工人员可以通过Autodesk下的Navisworks软件开展施工模拟,在正式开展前,可先做好区域模拟,保障安装方案的科学合理性,基于具体方案,来对现场施工做好指导。施工模拟具体步骤如下:一是以实际施工计划为依据,做好工期节点的合理划定,二是借助Navisworks软件,来对机电安装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并生成可视化的文件,三是若所在区域的机电有非常密集复杂的管线排布,则需要提前做好不同专业施工的组织协调工作,事先完成施工工序的制定,再对整个机电安装过程进行统一的模拟安装,并生成具体的可视化文件。

4.5BIM 技术在管线设计与机电设备测试中应用

在具体的机电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管线的碰撞问题,而BIM 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机电工程施工过程中,BIM 技术能够促进技术流程的优化,技术工作者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施工流程的优化,了解施工中的数据,制定机电工程施工图纸。该技术在设计流程中使用能够实现智能模型取代传统图纸设计的目的,能够更好地表现出机电工程安装的详细环节。在管线设计施工过程中,BIM 技术能够为工作者提供参考的数据,帮助测试管线碰撞设计。在测试的过程中,将使用到的材料、工具等进行详细的记录,为以后的机电安装工作提供参考和保证。

结束语

BIM技术是基于信息技术产生的建筑工程技术,其在我国虽然仅处在初级的起步时期,却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BIM技术在机电工程设计中的广泛应用,可以整体大幅度的提升机电安装工程的效率。现今,许多机电施工单位开始着手对BIM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进行研究,以达到最大程度提高机电工程安装整体施工水平。加强BIM技术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广泛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迪,陈刚,张金鸿.BIM技术在建筑机电安装中的意义与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25):157.

[2]潘秀华.BIM技术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应用浅析[J].建材与装饰,2018(38):213-214.

[3]刘佳.浅谈BIM技术在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37):206.

[4]吴董军,夏瑞花.BIM技术在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8,49(15):154.

 


更多
引文网络
  • 参考文献
  • 引证文献
  • 共引文献
  • 同被引文献
  • 二级参考文献
  • 二级引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