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I:
10.13738/j.cnki.acc.qklw60536
- 专辑:
科学Ⅰ辑;信息科技
- 专题:
信息、科学;综合科技
- 分类号:
G90;N92
摘要:数学是初中生必学的科目之一,因其知识内容与体系在学习过程中都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抽象逻辑思维,故而对初中生来讲,学习的难度与小学阶段相比明显增加。再加上部分初中数学教师仍采用老旧的宣讲教学法,不仅存在着互动较少,还令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这导致初中课堂氛围十分沉闷无趣,很难令初中生提起学习兴趣,并调动起思维的活跃度,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应通过优化创新教学理念与手段,重视课堂激趣,以构建高效初中数学课堂,并确实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将围绕激发兴趣,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这一研究主题展开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兴趣;激发;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
引言:
高效课堂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要尽最大可能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并能够应用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从而令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在当前新课改稳步推进的前提下,教师通过构建高效课堂,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实现全面发展。就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来说,虽然大多数数学教师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在实际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仍然发现了诸多问题。对此,为了科学构建高效初中数学课堂,并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初中数学教师应积极调动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以令他们切实投身到课堂学习过程当中。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课堂氛围差学生积极性难以调动
目前,很多教师仍在课堂教学中居于主导,学生主体性难以得到体现。在这样沉闷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学习态度会变得比较消极,同时他们的思维活跃度也难以被调动。在新课改的推进下,初中数学教师们开始重视起学生的主体性,但即便教师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很少有学生愿意主动分享。这是因为长久以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氛围是较为低沉的,不仅是数学学科容易让学生形成畏难情绪,同时学生们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对数学学习也很难提起兴趣,故而高效课堂的构建面临着重重阻碍[1]。
(二)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手段较为落后
虽然素质教育的概念已经提出了很多年,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很多初中数学教师仍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难转变教学理念,且仍然会采用老旧的讲授模式。这就导致初中生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从属地位,教师反而成为了主角,这都是与当前素质教育中的要求是不相符的。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不足,也很难发挥出自身的内在学习潜力,故而一整堂课下来,教师疲累、学生不懂,教学实效性很差,久而久之,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故而无法有效培育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质。
二、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意义
(一)实现学生数学思维的建构
由于过去的初中数学教师会在课堂上利用大量的时间来为学生们讲解知识,没有给学生预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因此使得学生们多只是掌握了数学知识中的部分概念与公式,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却很难实现举一反三,故而学生的数学思维体系很难有效构建。而在高效课堂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能够在发现、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技巧,积累经验,从而逐渐形成体系化、逻辑化的数学思维,并为他们后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思维基础[2]。
(二)能培养初中生的实践能力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初中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更看重考试的成绩,因此他们会埋头苦学,将自己沉浸在试题的“海洋”中。虽然学生们使用该方法可以得到较高的考试成绩,但一旦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学生却不会灵活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相关的问题。这样就使得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相分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很难得到提升。而初中数学教师通过构建高效课堂,有利于帮助学生在多元化的、生活化的就教学情境中思考数学问题,同时还会在相关的实践活动中巩固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从而令学生能够切实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会有所加深,且还能在实践应用过程中逐渐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构原则
(一)兴趣导向原则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离不开兴趣这一基本导向,兴趣导向是学生学习的内在自驱力。通常情况下,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多是源于生活经历与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时,应始终坚持以兴趣为导向,通过分析学生的个人特点与群体兴趣来展开相应的激趣教学[3]。
(二)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不仅是高效课堂的构建原则,其同时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具体是指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时,应结合学生本身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个体差异,来对教学知识体系进行分级分层,同时实施分层教学,以帮助学生扬长避短,进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潜能。
(三)自主合作原则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是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的课堂。当初中生能够在数学课堂上做到主动思考、大胆质疑、积极讨论、深刻反思,他们便能在自主、自愿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过程中高效学习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应把握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要素,以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同时,还能够主动地参与到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当中,从而在人机互动、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
(四)问题驱动原则
问题是引发学生兴趣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与实施的重要推动力。具体来讲,初中数学教师应设计深入浅出的问题串,以此由表及里地推进教学各个环节的开展。在该过程中,学生会产生较为积极的学习体验感,而教师需要利用问题来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进而在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数学逻辑思维。
(五)技术支持原则
构建初中高效数学课堂需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切实提升教学的效率。在当前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的支持下,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模式应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通过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等不断创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式,以令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快速地接收到更多的知识内容,从而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打好基础[4]。
四、激发兴趣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依托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构建丰富的教学情境
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在认真研读教材,并主动了解学生兴趣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教学内容与实际学情来创设生活化的、游戏化的教学情境,以降低学习的难度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具体可采用信息技术的形式来为学生创设他们熟悉的数学情境,并在其中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元素。这样一来,能够减轻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排斥心理,同时在生动有趣的多媒体展示方式下,教学的氛围会变得更为轻松、愉悦,故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得到有效的激发。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会得到激活,且学习的效率也会得到显著的提升[5]。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中“正数与负数”或“数轴”的相关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正负概念与数轴的表现形式,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不同山脉的海拔高度,当学生在看到动态、直观的教学展示后,可明确海平面即可视为数轴中的“0”,而山脉的高度即可视为正数与数轴的右半部分,而左边即可视为负数部分,与海底的深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需要过多浪费口舌讲解,通过直观展示,学生便能够进入高效学习的自然状态。
(二)巧借阅读材料激发学生求知欲并实施分层教学
初中数学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时,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实现有效激趣。具体来说,借助教材或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学科的发展史与其中暗含的人文精神,还能够在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学习需求的情况下,帮助他们有效地进行数学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应用阅读材料的时候,应科学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即对于学习较为困难的少部分学生,应利用阅读材料来帮助他们巩固数学知识,而对于大多数学生则要利用阅读材料来激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而针对极少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讲,教师要利用阅读材料来引导其实现数学思维拓展[6]。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的相关内容时,本章节在教材中提供了两篇阅读与思考的材料,其中以“勾股定理的证明”这段材料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前期通过阅读,后期完成二次的证明验证。在该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分层教学法,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应引导他们通过阅读加深对勾股定理的理解与应用,而针对大多学生来说,教师要引导他们自己经过证明来验证勾股定理的正确性,而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教师应引导他们在证明基础上,看是否还能想到其他的方法来证明勾股定理,以实现学生的能力拓展。
(三)设计以问题或任务为驱动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应该重视对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通常情况下,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组内成员之间会在沟通交流时产生思维碰撞,故而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初中数学教师应设计以问题或任务为驱动的形式,来使得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强化数学思维、合作意识与学习兴趣。具体来说,分组可采用同质划分或异质划分的形式,其中同质划分主要是为了实现分级教学与因材施教,而异质划分是为了让学生在组内发挥自身优势,做到取长补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具体应用时,应做到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不同的分组方法[7]。
例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圆”这一章的内容时,在实验与探究部分“设计跑道”是一个能够引发学生探究兴趣的任务,那么教师就需要围绕这个探究主题,通过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串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进行问题探究。具体需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有,①为什么要设置超前起跑点?②圆的半径、跑道的宽度、跑道的长度对超前起跑点的设置有什么影响?③你能否帮体育老师在标准的400米跑道上划定超前起跑点?这样一来,学生在合作小组中便会主动地以问题和任务为驱动来完成相关的实践探究活动。
(四)利用实践性的建模与拓展活动来激发学生兴趣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重要标准与途径,而通过实践性教学的各类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实践能力都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初中数学教师要立足于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来设计创造性的建模活动、实践拓展活动等,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其中,建模活动是一种能够让学生在动手实操过程中,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与数学知识经验的活动,有利于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生成。而拓展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拓展与探究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并解决新问题,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学习能力[8]。
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下册“投影与视图”这一章时,其中的课题学习要求学生们制作立体模型,当学生掌握了通过观察三视图来完成建模的基本方法后,教师可设计进一步的拓展活动,即给出学生一座商超大楼外形的三视图,要求学生尝试完成相应的建模。通常这类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基于任务难度,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来完成建模拓展活动,从而强化学生对投影与视图的深度理解与实际应用。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师应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数学活动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以此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体系会得到全面的构建,同时还能在学生参与教学互动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与学科综合素质。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将教材知识、学生兴趣、日常生活实践三者进行有机结合,才能让学生切实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主动地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与实践技能,从而真正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邢欣亮.浅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J].文理导航(中旬),2024,(07):52-54.
[2]左丽君.浅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J].学苑教育,2024,(12):13-15.
[3]林德.浅谈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教育界,2024,(11):26-28.
[4]李银庆.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困境及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09):74-76.
[5]许春华.以“兴”促学,以“技”推质——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4,(02):184-186.
[6]南亚丽.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谈[J].好家长,2021,(59):37-38.
[7]柴淑萍,刘庆军.以“趣”促“学”营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读写算,2020,(29):169-170.
[8]范来兴.激发兴趣,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农家参谋,2020,(02):296.
相关文献推荐
- 节点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基金文献
- 关联作者
- 相关视频
- 批量下載
- [1]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故障维修分析
- [2] 节能设计在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中运用研究
- [3] 煤矿通风系统中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
- [4] 节能降耗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应用研究
- [5] 探析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稽核工作现状与优化对策
- [6] 煤化工企业污水处理技术分析
- [7] 高分辨率地震数据处理技术在薄互层油藏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 [8] 公司成品油库存管理数据分析模型的实践应用